【视频】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这位老人致力于南京方言的保护传承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1-14 18:30:52

“工作室成立十年来,我们的坚持与努力,只为了留住乡音里的乡愁。”为了留住“正在远去的南京方言”,南京方言发音人陈宗霞工作室成立十年来,不断与时俱进,希望通过更为现代的传播方式,抓住更多青少年的心。

陈宗霞(右)为工作室顾问颁发聘书


南京方言发音人

1948年,陈宗霞出生在南京城南门东一所五进深的四合院老宅内,这个大家族已在这处老宅院里生活繁衍了近200年。

陈宗霞的父辈中,四伯父和父亲不仅性格活跃,而且颇有艺术细胞,在艰苦繁重的手工劳作中,常会自编自演点“小段子”“打油诗”,晚上收工后也会免费给工友们白唱一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南京白局”。数十年的耳濡目染,陈宗霞不仅白局、老吆喝张嘴就来,一口老南京话更是地地道道。2012年,陈宗霞被国家语委权威专家鉴定为“南京方言发音人”。

南京方言节目《婆婆夸媳妇》


传播南京方言文化

陈宗霞退休后一直致力于传播南京方言文化,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三步两桥社区的南京方言发音人陈宗霞工作室,也成了她传播南京方言的“主阵地”。“工作室成立十年来,我们得到了来自各方的关注与帮助。”在工作室的年终答谢会上,陈宗霞真诚致谢。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也是乡愁的依托。”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一级调研员姚卫国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普通话越来越普及,方言的使用率也随之降低,多年来,陈宗霞为保护传播南京方言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京方言节目《姐妹PK》


与时俱进更好传承

虽然已经76岁,但陈宗霞不仅不是个“老古板”,还总是热情主动地拥抱新生事物,她主动对接“网红”,希望为南京方言的传播找寻到“流量密码”。她在假期时邀请孩子们参加“白话伴我成长”特别活动,她热情地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的学说生原汁原味的南京方言……只为了能够抓住更多青少年的心。

“南京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能否尝试用南京方言来说红色故事,凸显地域特色。”活动现场,南京市档案馆宣教处处长王伟也围绕南京方言更好的保护传承出谋划策,“通过南京方言表演的节目多种多样,但也需要与时俱进,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再创作。”

小小传承人表演南京方言节目《防诈骗》


南京方言已有档案库

很多老南京话都是有音无字,只能口口相传,也正因为如此,用声音留下老南京话,让它有“档”可循、有“案”可查,显得迫在眉睫。2018年,鼓楼区档案馆(区地方志办公室)找到了陈宗霞,提出给老南京方言建档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南京鼓楼区档案馆(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刘珲介绍说,区档案馆现已录入陈宗霞南京方言音、视频档案1700多件。

而陈宗霞也在积极找寻着“接班人”,41岁的的汪悦机缘巧合之下与陈宗霞结识,“她这样一位老人,坚守这块传统文化阵地,一坚持就是十年,非常不易。”对于汪悦来说,陈宗霞对于南京方言文化传承的执着已经融入血液之中,作为徒弟,唯有不断努力、薪火相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