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 如何跑赢季节性“血荒”
2024-01-26 14:48:06

2023年12月20日,江苏省血液中心发出紧急呼吁,表示血液库存已经降到了最低警戒线以下。冬季是献血淡季,但临床用血量没有周期性,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场无声的健康与生命保卫战拉开了帷幕。

图片由南京血液中心授权提供

一年献血近4亿毫升,库存量却敲响警钟

血液被称为“生命之河”,是临床医疗救治中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至今仍无法人工制造,只能依靠健康公民无偿捐献。

“近期,受雨雪和寒潮低温等天气因素影响,街头献血人数锐减,血液库存量已达最低警戒线,与此同时临床用血量持续攀升,危重病患、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病患者、意外受伤者及孕产妇等迫切需要血液救治,临床血液供给面临严峻挑战……”这是一封来自江苏血液中心的倡议书。据了解,2023年12月份献血人次和献血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57%和54%,情况不容乐观。2023年,江苏全省无偿献血117.24万人次,献血总量3.99亿毫升,同比分别增长2.6%和1.85%。尽管如此,供需仍存在缺口。

目前南京地区每天大概需要400人参加无偿献血才能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但受呼吸道疾病以及天气因素等影响,街头采血量并不能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江苏省血液中心副主任郭东辉说:“以往平均一天差不多有500个单位的红细胞,基本上能保证临床需要。但是现在要600多个单位才能满足需求,我们街头一天只能采到300多个单位。双休日好一点,400多到500个单位。缺口部分,我们现在尽量动员团体单位组织无偿献血。”

图片由南京血液中心授权提供

为何出现季节性“血荒”?记者实探

南京江北共有6个全血献血点,其中有2个是流动献血点,目前暂无成分血献血点。1月21日,记者先来到大厂金年华献血屋。记者注意到,登记个人信息环节已从填写纸质表格升级为在线征询填表,电子化的登记简化了献血流程,也实现了全省采供血机构的信息互通。

“在发出倡议书以后,自发来献血的人是有的,但是对于需求缺口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天气对献血人数的影响也非常大,最近天气冷,愿意来献血的人少之又少。”工作人员感慨。“来我们这里献血的人还是组织和学生比较多,自发献血的人只占少数。为了应对春节假期可能出现的用血情况,我们也在准备组织献血。”

南京出现季节性“血荒”,是由其献血的“供”和“需”决定的。一方面,南京市医疗资源丰富,知名大医院较多,南京及辐射地区的疑难重症患者、需要大型手术患者愿意到南京治疗。冬季正值农闲,择期手术的人群大大增加,临床用血量高位运行,血液保障面临严峻的困难与挑战。另一方面,献血人群主要来自南京本地,极易受季节、气候、采血点周围环境等因素影响。据“江苏省无偿电子献血证”小程序显示,1月21日,南京仅有45人参与献血,这与日均需要400人献血的数量相差甚远。南京的献血人群也相对单一,大学生、青壮年务工人员等作为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赶上寒暑假、春节等集中返乡时期,都会造成献血量减少。

寻求“血荒”之解,道阻且长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到献血这一光荣的队伍当中。2012年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数和献血量连续10年呈增长态势。2022年,我国献血率达11.5‰,千人口献血量为17.8单位。但季节性、区域性血荒依然严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曾表示:“为了加强血液应急保障能力,我们建立了全国的血液应急保障联动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是某些地区发生一时性的、一过性的、局部性的或偏型性的血液紧张的时候,我们就马上启动区域间的血液调拨,来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

短期内用血量或能满足需求,但如何长期促进献血,还要从保障献血人员权益开始。在江苏,无偿献血者享有优先用血权利。2023年,江苏累计为14602名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省内就医提供用血费用出院直接减免服务,占报销总人次的68%,累计直接减免金额1575万元。江苏还积极推进“三免政策”相关待遇落实工作,全省共有16.83万人享受到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和免交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诊察费的待遇。

在了解江苏献血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时,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血液库存量能够保证临床用血等安全运行的情况下,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在省内优先用血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在血液库存量临近警戒线的时候,我们也无能为力。”

“血荒”的另一解答,守好健康屏障

记者观察到,献血人数的减少与呼吸道疾病传播也高度相关。在自身身体情况不良的情况下,人们的献血意愿自然降低,临床用血的潜在需求量增大,血液供需差值便产生了。为了逐步缩小血液的供需差距,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势在必行的。注意营养均衡,养成运动习惯,远离不良嗜好,这些都是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生活、远离疾病困扰的答案。倡议无偿献血固然是缩小血液供需差值的解法,但不是唯一的解法。只有全民身体素质提高,注重疾病防护和健康隐患,才真正从源头上遏制季节性“血荒”的出现。

无偿献血是光荣的、值得尊敬的,但我们回到献血的出发点,是希望用血的人能够恢复健康、获得生的希望。我们除了要关注献血者的健康和用血者的安全,还应该追求大众的健康。无论是献血者、用血者,还是每一个普通人,我们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人生在世,所有的幸福与快乐,皆需一个健康的身体来承载。

新江北报见习记者  何子涵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