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同叙苏港情,共筑家国梦”苏港友好学校交流营活动在南京开营。香港7所中小学校135名学生、21名带队教师,与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市中华中学、无锡市第一中学等省内7所结对学校师生代表共同参加开营仪式。
期待交流与合作
香港师生这样说——
25日下午,开营仪式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南部新城校区开展。由南外舞蹈队、民乐团带来的节目《象王行》拉开了开营仪式的序幕。南外学子在弹指拨弦间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大气磅礴的音乐让现场师生沉浸其中。
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黄婷婷老师作为香港教师代表发言。她提到,“透过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彼此学习,共同成长。江苏省将有7所学校开办香港DSE课程,这将为苏港两地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DSE课程在香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江苏省有着卓越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学术水平。我们可以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分享教学资源,相互借鉴经验。相信这样的交流与合作将为DSE课程的发展和实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香港九龙真光中学谢欣怡同学作为香港学生代表发言,她兴奋地说,“南京令我深深向往!南京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时,我还比较小,想不到10年后我可以亲身来到南京,与在座众多姐妹学校的优秀同学交流切磋,一起集结力量与梦想,为国家努力。”
南京外国语学校刘前树书记在致辞中介绍,南京外国语学校在全球有30多所友好学校,与香港地区的学校长期保持密切地交流。“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将一同参访学校,分享教育理念和实践,一同感受江苏与香港在教育领域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还会举行座谈,共同探讨教育的未来发展。我们期待同学们、老师们积极发言,贡献自己的独特想法。”刘前树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苏港友好学校交流活动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成长,助力他们拥有更宽阔的视野。“香港中学的课程体系与南外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的理念、课程体系、育人方式都将给南外带来一定的启发,而江苏作为崇文重教的文化大省,也一定会让香港学生有更深厚的文化体验,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双向奔赴的过程。”
苏港学生轮番展演
展现两地少年青春活力
开营仪式上,南京外国语学校、香港保良局董玉娣中学、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香港九龙真光中学、南京市中华中学的学生代表分别带来了歌曲、舞蹈、乐器演奏等精彩表演,展现出苏港少年的青春活力。香港保良局董玉娣中学刘钰滔、余熯祈、林玟希、陈倚蓁四位同学通过歌曲《如果我们不曾相遇》表达出与江苏同学缔结友谊的期待,引发全场嘉宾挥手呼应。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香港教育局原局长、考评局原主席吴克俭一同为7对苏港友好学校授旗。香港英华书院与南京外国语学校、香港九龙真光中学与南京市中华中学、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与无锡市第一中学、香港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纪念中学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香港保良局董玉娣中学与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校、香港仁爱堂田家炳中学与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香港港大同学会书院与江苏省淮阴中学7对苏港友好学校学生代表接受营旗。
香港英华书院校长陈狄安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此行已是近期第三次来到江苏。“此次交流活动将进行文化交流和课堂参观。游学是一个开始,当香港、江苏的学生们相识后,希望他们用年轻人的方式进行交流。也欢迎江苏的师生去到香港,了解香港的文化与教育。两地的老师也各有特长,希望老师们能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然后将这些特长带到我们的学校里来。老师们做交流,最后受益的就是学生。”
了解江苏从“水”开始
水韵江苏引人入胜
活动中,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从经济、文化、教育三方面向香港师生介绍了江苏省情。杨树兵从“江”的偏旁部首“三点水”谈起,江苏之美大半在于“水”,江苏是全国唯一具有大江、大河、大湖和大海的省份。杨树兵从四大名著与江苏的关联,谈到江苏吴文化、楚汉文化等地域文化,将江苏崇文重教的特色进行展现,精彩的“水韵江苏”推介引人入胜。
最后,杨树兵对苏港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大家能够加强相互交流,增进彼此友谊;希望大家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了解国情省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为服务香港、报效祖国贡献青春力量;希望大家与家人朋友分享在江苏的故事,欢迎更多的同学、老师到江苏走一走,看一看,到江苏来求学,为促进交流交往、融合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希望每一位苏港的同学们将人生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相连,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厚植家国情怀,锻炼过硬本领,早日成长,成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材,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注入智慧与力量。”
据了解,在苏期间,香港友好学校师生代表团一行将分赴省内7所结对学校开展座谈交流、文化参观、民俗体验等活动。大家将前往南京博物院、周恩来纪念馆、苏州平江路、中国泥人博物馆等地方,感受江苏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辉煌的发展成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见习记者 顾茜敏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