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4日是邓颖超同志诞辰120周年,国内多地近期均举行纪念活动,表达人民群众对邓颖超的爱戴缅怀之情。
根据天津媒体北方网消息,2023年12月24日,为了表达人民群众对邓颖超的爱戴缅怀之情,“纪念邓颖超诞辰120周年馆藏文物展”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展,通过文物和故事展示邓颖超的伟大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展览将持续到2024年4月7日。
在周邓纪念馆二楼展厅,近百件精选文物,配以邓颖超各个时期的历史照片和相关历史故事,展现了邓颖超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策展人刘文欣说:“这次展览我们打破了以前就是以时间为序的这种展览的方式,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一共21个小主题板块,每个板块凝练了一个主题,把邓颖超光辉灿烂的一生给贯穿起来了。”
作为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邓颖超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展览中特别展示了1977年到1980年邓颖超的外交出访内容。展品中有一组少数民族妇女送给邓颖超的礼物尤为显眼,手工缝制的马甲、彩色绣球、维吾尔族花帽等,展品背后都体现出邓颖超对中国妇女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和人民群众对她的尊敬、爱戴。
此外,邓颖超送给周恩来总理的枫叶、外出用的编制筐、满是补丁的袜子、破旧的布鞋等一件件展品都体现出夫妻间的真挚情谊、清廉家风的传承和她坚韧、奉献的精神。
为缅怀邓颖超的生平业绩,追忆她的高尚品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由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主办的“纪念邓颖超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2024年2月2日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多功能厅举行。
津云新闻报道介绍,邓颖超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二十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她与天津有着不解之缘,亲切地称天津是“第二故乡”。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工作人员回忆在工作中通过征集文物的故事,通过与文物对话,与两位伟人身边工作人员接触等的细节,追忆那些充满感情的交流。在伟人精神的影响下,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不断挖掘他们感人至深的故事,并通过展览展示,让更多观众走进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的化学教师伉乃如之孙伉大器,天津市南开中学党委书记李轶,1992年承担邓颖超同志骨灰撒放海河任务的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志新,天津市觉悟社纪念馆馆长马媛等来宾和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工作人员从不同角度,追忆邓颖超的生平故事,缅怀伟人与天津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宾们畅所欲言,座谈会内容丰富,思想性强,会场气氛活跃,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曾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担任秘书长达37年的赵炜同志今年已经92岁高龄,她先后送别两人走完人生最后的岁月。由于身体原因,赵炜老人不方便来到座谈会现场,但她以视频追忆的方式参与了座谈会,分享了在邓颖超同志身边工作的感受。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王起宝介绍,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不仅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邓颖超同志生平业绩纪念地。“我们将以邓颖超同志诞辰120周年为契机,继续秉持'学习伟人、爱岗敬业、严谨高效、甘于奉献'的馆训精神,深入细致地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与中小学共建德育及思政建设活动,把纪念馆打造成宣传弘扬周恩来、邓颖超伟人精神的主阵地,为天津的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据《天津日报》报道,天津觉悟社纪念馆举办了“春天的后面不是秋”——纪念邓颖超同志诞辰120周年全民阅读分享会。邓颖超同志生前十分喜爱的一首诗中写道:“春天的后面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人民的事业与世长久,谁的生命与它结合,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这正是她晚年奋斗历程和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来自天津美术学院、觉悟社纪念馆、河北区昆云里社区、南开中学的阅读分享人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学习史料、传记等书籍的感悟。天津市春蕾志愿服务队南开中学志愿者诵读了邓颖超青年时期的诗作《实践之灯》和她晚年喜爱的诗歌作品。
据《新华日报》报道,为缅怀这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的卓越女性,传承红色基因,1月31日上午,“将一生献给中华民族奋起复兴事业——纪念邓颖超同志诞辰120周年专题展”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开展。
展览展出200多件珍贵照片、文物和资料,其中多件馆藏文物是首次走出库房与观众见面,如邓颖超亲笔签名的《妇女谈话会工作报告》。1938年5月,邓颖超作为陕甘宁边区妇女代表参加各党各派各地区妇女领袖和代表共同举办的“战时妇女工作谈话会”,共商发动全国妇女参与抗日救亡大计。邓颖超发表重要讲话,让各界人士看到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感受到坚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心。展览还展示了馆藏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新华日报》复制件,有邓颖超的题词、事件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