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起步之年。这一年的发展成绩如何?随着各地各部门的“成绩单”交出,答案已经明晰。已经“交答卷”的2023年,让人留恋。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十周年。“很有前途”的镇江将如何以一年实绩再次答卷?刚刚开始的2024年“怎么干”,我们满怀期待。
甲辰龙年新春之际,江苏镇江各地回顾来时路,迎接新挑战,正信心满怀,合力干出龙年的新精彩。
丹阳篇
2023年: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比翼双飞”
砥砺前行,拼出贯彻二十大精神良好开局;奋勇争先,交出一份沉甸甸的高分“答卷”。
GDP突破1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80亿元台阶,综合实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等指标稳居全国百强县前20位。重点产业项目成熟度、开工率近年最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达8.5%、18%。实现进出口总额249.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5亿美元、总量镇江第一。
丹阳在民生事业上成绩斐然:成立相伯教育基金会和齐梁卫生健康基金会。省丹中入选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吕叔湘中学迁建等工程主体基本竣工,高新区小学等3所学校投入使用。中医院、血站、120急救指挥中心等重点项目主体完工,人民医院入选省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
2024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行稳致远
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更大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进一步构建精准招引、迅速推进、综合赋能、全程跟踪的项目服务链。
实施改革创新攻坚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实施城市品质攻坚行动,全力建设宜居精致城市。
实施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文旅融合攻坚行动,更大力度推动文旅产业攻坚突破。
实施生态改善攻坚行动,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实施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持续筑牢安全防线。
实施民生难点攻坚行动,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施基层善治攻坚行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新格局。
句容篇
2023年:项目建设点燃产业发展强引擎
项目建设是句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产业强市底板不断夯实。总投资100亿元的宝华石砀山铜矿抽水蓄能电站成功签约,总投资96亿元的边城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完成蓄水。49个镇江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71个句容市级重大项目按序时推进。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6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5家。下蜀天工股份上市已被北交所受理。成功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中国创新百强县”名单,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49位。
句容全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出台产业项目招引评估办法、规范招商引资扶持政策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有效衔接“预评估”和“产业评估”,全年上报镇江市亿元以上项目34个,总投资303.5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24个,占比77.4%。121个重大产业项目预计完成年度投资135亿元,其中36个项目顺利竣工。
2024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坚持创新引领,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镇江园区句容分园、G312产业创新走廊等重大载体,借力南京、镇江高校科创资源,开展多层次产学研合作,筹建省级高新区。扎实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力争创成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扎实做好“四上”企业培育入库,确保净增45家。持续推进“1+4+1”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持续做好专业招商、科技招商、上门请商,确保全年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70个。
扬中篇
2023年:项目引建加速,科创活力迸发
项目引建成效显著。依托扬中发促会平台,设立苏州、常州、上海、大湾区投资促进联络处,系统开展“长三角投资促进季”招商、河豚文化节签约等活动,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9个、总投资11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4个。
科创活力持续迸发。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大全凯帆入选国家级5G工厂,美科股份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爱士惟新能源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公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2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新增发明专利授权412件,同比增长72.7%。举办“才聚江洲”系列活动,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8个,培养引进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4580名、产业工人5523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60余项。
2024年:提升项目招引质量聚力科技创新转型
突出“一切围绕项目干”的鲜明导向,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企业4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超100亿元。深化“科技强企365”品牌建设,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攻坚突破三项服务行动,抓好高企、瞪羚企业培育;扎实开展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力争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3家;加快国家智慧电气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实施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争创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8家;积极布局建设镇江市级重点实验室,推动组建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务实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巩固扩大与西安交大、华东理工等院校合作成果。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完善大学生“荟扬”计划和产业工人“聚扬”计划。
京口篇
2023年:交出“镇江很有前途”的京口答卷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0.49亿元,增长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97亿元,增长9.3%;制造业投资增长15.2%;核算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7.12亿元,增长38%;净增“四上”单位185家,数量创历史新高。再次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全年新签约项目128个,总投资253.4亿元,增长118.3%。天海高端装备制造等66个项目竣工投产。大市口商圈累计引进“首店”“网红店”等50余家。大禹山数字文创区成功通过省级信创先导区验收;嘉环科技等16家优质企业入驻华为(镇江)数字联合创新中心;市跨境电商产业园助力22家企业实现跨境业务“破零”。常态化开展企业家下午茶、大走访等政企交流活动。
2024年:接续奋斗,绘就现代化新蓝图
紧扣“1171”工作布局主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5.5%以上,重点在7个方面下功夫。
产业体系:支持鼎胜新材、诺贝丽斯等骨干企业攀登;引导华为、微软等与本地企业开展协同创新。
项目建设:力争新签约产业项目增长20%以上;确保全年完成项目投资28.2亿元以上。
科技创新: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保有量分别达60家、13家以上。
园区改革:推动京口经开区与谏壁街道构建“区街一体、统分结合、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
营商环境:加快完成政务服务大厅、“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
城市能级:实施江滨新村三期等7个、35.1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
社会治理:提升改造社区助餐点7个,新建1家3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润州篇
2023年:2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8亿元,增长11.1%,全市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47亿元,增长10.8%,全市第一;净增“四上”单位110家、增长255.8%,创历史新高;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27家,镇研种业和正茂集团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签约中节能(镇江)低碳科创园等亿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71.1亿元,2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打造全市首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预计新增城镇就业6600人。七里甸、黎明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建成二级综合医院,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五级中医馆创建验收;教育“双减”区域科学教育做法获评省“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2024年:聚焦提质增效,打好项目建设“决胜战”
推动项目投入尽快转化为实际产出,构建从单一企业项目到集群发展的“一群多链、聚链成群”格局;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充分优化推进流程;深化招商引资全域改革,紧盯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科技创新领域强化工作专班配置,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8个、总投资不少于80亿元。
推进6个城市社区助餐点改造提升等服务项目;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稳步推动危房解危,力争年内创成1-2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实施朱方路、南山路等街景整治,实施茶砚山新村、山林苑等口袋公园建设;推进韦岗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工作,抓好秀山路、菊花山路等农路规划建设,支持“我的社区365”等电商平台壮大发展。
丹徒篇
2023年:区域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过去一年,丹徒区经济发展回升向好,发展质态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区域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全区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4个、总投资188.7亿元,分别增长8.8%、134.1%;24个市级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4.3亿元,14个新建项目前三季度全部开工;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0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4家;新增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和11家,新增省股交中心上市挂牌企业11家。10件民生实事、27个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实施,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7.8%,比上一年度增加3.6个百分点。环境质量持续向好,58件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68项省专项督察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77个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任务通过市级验收销号,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工程133个,PM2.5改善幅度全年保持全市第一。
2024年:筑牢产业根基激发内生活力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将重点抓好7个方面工作:坚持“项目为王”,全力筑牢产业坚实根基;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激发内生发展活力;坚持铁腕治污,奋力竞逐绿色发展赛道;坚持建管并重,聚力打造精美宜居城市;坚持重农强农,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为民惠民,倾力满足美好生活期盼;坚持底线思维,合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镇江经开区篇
2023年:省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全市第一
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6%,省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全市第一;全年新签亿元以上项目72个、总投资328亿元。
高质量发展质效更加凸显,蓬勃生物、亨峰隆、众钠等一批优质新项目落户,省市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深入推进“政银企共建+”,金融安全防线更加稳固,园区板块组建工作专班,与30余家金融机构开展共建活动150余场;全面推广手册机制,安全环保基础更加坚实,排查审核风险点10万余个,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探索“新农人”发展模式,乡村振兴亮点更加突出;持续深化末梢疏通工程,社会治理合力更加集聚。
2024年: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实现新突破
持续提升项目发展质量,全力做强科技创新支撑,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决落实产业强市战略,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实现新突破,持续深化“政银企共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形成政银企良性互动局面;推动安全环保攻坚战实现新突破,全力守牢生态环保防线,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推动乡村振兴攻坚战实现新突破,扎实推动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富民强村,打造生态宜居和美乡村,以“村银企”共建为切入口,培育发展更多“新农人”;推动社会治理攻坚战实现新突破,全领域运用末梢疏通工程,全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镇江高新区篇
2023年:擦亮创新创业创造底色
闪亮耀眼的成绩单:GDP增长6.5%,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增长17.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4%,制造业投资增长20%,进出口总额增长38.1%,R&D占比达3.5%。
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近10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创近年来最好水平。获评全国“数字智慧园区”,国家高创中心连续5年获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A等级,在地新型研发机构全年技术服务收入超过1亿元。华东电力设备制造厂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能建华东电力装备获批省瞪羚企业。
半导体及通信产业园基本形成小型生态产业链,培育了1家准上市公司、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海姆霍兹等企业保持细分行业领域领先地位,多项企业创新成果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2024年:扬优展长放大特色,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锚定全市发展“活力标杆”奋斗目标,围绕“城市发展新空间、新兴产业承载地、创新驱动主引擎”发展定位,一以贯之抓好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功能配套、能力提升四项重点工作。
聚焦聚力项目攻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做优做强,全力做好“引盘转升”四篇文章,狠抓项目、培育企业、做强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抓手,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凸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色。
持续提升功能品质,加快推动人口导入,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加快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