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大堤,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人工河堤。它始建于1800多年前,有着“水上长城”的美誉。
据史料记载,东汉建安五年,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三十里,以防淮水东侵,高家堰便是洪泽湖大堤的萌芽。南宋时因战乱,造成黄河夺淮,直到明万历七年,河督潘季驯实行“蓄清刷黄”政策,即将高家堰加高并向南延伸六十里,形成洪泽湖大堤。
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洪泽湖大堤作为大运河58处遗产点之一,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张福河作为运河遗产河道之一,也一同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洪泽湖大堤、张福河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运河申遗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成了江苏旅游的新亮点,更是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文化旅游发展的火车头。
今年,是洪泽湖大堤、张福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
据悉,近年来,洪泽区以大运河百里画廊洪泽段建设为抓手,认真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大力实施洪泽湖大堤生态修复工程,对境内洪泽湖大堤沿线的湖区和近岸带进行综合治理提升。
近日,“弘扬运河文化谱写大泽华章”五省书画作品邀请展在洪泽区举行。本次邀请展共收到来自5省86位书画名家的120幅作品,从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文化到新时代的运河风光,展出作品内容丰富多彩,让跨越时空的运河文化在笔墨纸张上交汇,让人感受到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所蕴含的人文之美和丰富内涵。
据洪泽湖古堰景区管理委员会相关人员介绍,2020年—2025年洪泽湖大堤生态修复项目库储备洪泽湖大堤生态修复项目10个,累计投资约3亿元。
目前,洪泽湖大堤生态修复工程蒋坝段、周桥大塘段、城区段、菱角塘段、洪祥段、西顺河段等项目建设已完工,通过生态修复,清除杂树完成林相改造景观绿化,并配套建设休息景观亭、廊、道,建设游船码头等。
漫步洪泽湖大堤,水景美丽、水流清洁、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多功能景观,让人流连忘返。游人可依水而行,听风赏景,成为市民休闲首选地和游客旅游网红打卡地,古老的洪泽湖大堤不断迸发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洪泽湖大堤周桥大塘段生态修复与文化展示工程项目主要依托洪泽湖大堤历史文化资源及洪泽湖水生态系统,在“湖、堤、塘、林”原有的特色基础上,强化生态修复和文化挖掘,将自然生态与水工文化相结合,采用微科技、微场景等手段打造水生态廊道和水工文化展示体验园区。
而作为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在收尾的张福河大桥,将打通环洪泽湖公路(洪泽段)的最后一段。这一进展将为淮安市淮阴区和洪泽区之间的交通提供便利,同时为洪泽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