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的“开学第一书”,首部聚焦第一次青藏综合科考历程的童书《高原上的小向导》出版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3-07 15:57:06

今年年初播出的首部全面解读青藏高原的科学纪录片《再登地球之巅》引发了大众对于这片雪域高原科考的热切关注,2024年3月,译林出版社全新出版的童书《高原上的小向导》也将目光聚焦向青藏高原,本书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我国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为背景,作者遍访亲历者,从门巴族少年视角出发,截取第一次青藏综合科考片段,以数位可敬可爱的科学家的故事折射一代科学家为实现“青藏科考空白必须由中国人自己填补”的夙愿而忘我钻研的巨大奉献精神。

据了解,《高原上的小向导》是首部讲述我国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历程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刘黎琼在中国科学院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接触到参与首次青藏科考的老一辈科学家,感动于老前辈们对青藏高原这块土地深深的眷恋,尤其在翻看了当时的科考照片,阅读了当年科考队员写的考察手记后,被他们在高原上,在峡谷中,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勇毅前行的精神所激荡、所鼓舞,萌生了为青少年创作一本讲述首次青藏综合科考中的人和事的图书的想法。

此后,她走访亲历者,数易其稿,选取科考历程中的片段,借门巴族少年视角,以“虚构+纪实”的创新方式,通过小读者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的形式讲述出来。故事细节经由亲历者审阅把关,真实感人。整本书旨在塑造中国科学家的英雄群像,向青少年展示科学家们不畏艰险、忘我奉献的珍贵品质。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伟壮阔、神秘冷峻,复杂的地形地貌带来壮美的景观的同时也意味着极为险峻艰难的科考环境。《高原上的小向导》用生动的文字记述了这些考察困境,比如百米悬崖间原始的溜索、雪后难测深浅的大冲沟,此外,还有胡蜂、蚂蟥、野猪等毒虫猛兽,但参与科考的科学家用个人意志克服了这些困难,坚持完成一项项细致的考察。

不可忽视的是,青藏科考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当地人的支持和帮助。无数少数民族同胞以极大的热情和艰辛的努力帮助科学家完成了科考任务。他们作为向导,带领科学家翻山越岭,用丰富的经验帮助科学家避开了许多风险,彼此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书中的门巴族少年达瓦顿珠就是少数民族同胞的化身,他年龄虽小,却富有生活经验,勇气十足,途中很多危险都是靠达瓦顿珠化解的。

《高原上的小向导》从科学出发,但同时也融入了对民族文化保护、自然与万物关系的思考,比如书中对门巴族受人之恩、施之众人,乐享天赐、珍爱万物等朴素善良的生活信条的赞赏,对科学考察和生态保护等问题的思考,这些内容赋予了这本书丰厚的人文色彩。面对门巴族少年对科学研究的困惑,科考队员老苏的一句“科学研究是要在保全人类的同时,保全我们的生态环境,保全整个地球”让人醍醐灌顶,不仅让书中少年豁然开朗,也让读者感悟到科学研究的价值和使命。

本书作者刘黎琼多年从事文字工作,她是“三联少年”专栏作者,并曾为多位院士撰写传记,深厚的笔力也为这本书的文学性提供了充分保障。《高原上的小向导》全书文字清新雅致,作者将一段科学考察之旅用文字娓娓道来,将“高山仰止”的科学家精神灌注文字之中,科考工作的严谨、山川风貌的壮阔巍峨、人物情感的细腻真挚尽现笔端。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评价此书:“用轻盈的笔触为小读者追溯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往事。”

《高原上的小向导》书写着科学家步履不停、攀登不止的科研精神,特别是科学家精神的代际传承,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信念的力量。当年的科考亲历者,地衣真菌学家魏江春院士在为本书所写的“致小读者”中也提出了对新时代青少年的殷切期望:“从我们手中接过重任,为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译林出版社有关编辑介绍,《高原上的小向导》是“小译林”品牌为青少年打造的原创精品书系“向着科学之巅”系列的第一本,期待这个书系持续推出精品,助力小读者将文字内化于心,用科学家精神涵养个人品格,厚积为支撑成长的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