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逛街叫做“压马路”,那整个新街口商圈最能“逛”的就是女警铁骑中队的队员门,她们身穿荧光绿制服、驾驶大功率警摩,不分寒暑、无畏风雨,以全员摩巡为半径,打造出女警铁骑“微循环”圈,始终坚守在疏堵保畅、服务为民的第一线。在这支曾经荣获过全国、江苏省以及南京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的队伍里,担任副中队长职务的却是身材高大的谢旭东——他也是中队唯一一名男警。
2021年,44岁的谢旭东被调入俗称“女警中队”的南京交警二大队执勤一中队,参与女警铁骑队伍转型创建,作为全队年龄最大、个子最高、警摩也最威猛沉重的“他力量”,我们一起听他说一说,这支年轻的队伍是如何磨砺、成长、发光。
“训练时摔车,没有一人退缩过”
交警二大队的“女警中队”成立于2009年,是全省第一支完全由女警组成的交警执勤中队,栉风沐雨12年后,她们迎来了南京交警铁骑“微循环”勤务改革,在2021年整建制转型成为女警铁骑中队。帅气的骑行装备分量不轻、威武的警用摩托400多斤,快速响应、灵活处警、救急救危、整治违法的综合任务时刻考验着她们。中队长樊萌介绍,平均年龄才26.4岁的女警们不仅要接受警摩驾驶技能培训,还加强了重点违法集中整治和“微循环”精细管理措施的学习提升。
“谢队的警龄和中队民警平均年龄差不多,获得过20多次嘉奖和先进个人称号,我们都很信任他。”樊萌说,自建队之日起,身为老大哥的谢旭东便带着女警铁骑队员们开展训练,虽然队员都已经考取摩托车驾驶证,但警摩驾驶技术的专项培训之艰苦仍然超出她们想象。“小姑娘也很硬气,有的队员上车时满脸紧张,但摔车后还是抿着嘴,再疼也不吭声。还有的队员胆子很大,主动提出要学着骑我那辆大排量警摩,有500多斤重。”谢旭东对女铁骑队员的训练故事如数家珍。
从个人体能到车辆性能,从基本骑行技术到突发情况处置,女铁骑迅速成长,从磕磕碰碰、不敢过陡坡窄桥,到路面疾驰、为重症患者开辟就医通道,女警们每天都骑着警摩巡逻在新街口的大街小巷,日均处置各类警情30余起、查处纠正违法100余起,成为南京交警勤务机动化、管理精细化的一线实践者。
“雏凤清于老凤声,现在是她们带着我学习”
训练保障实战,最好的课堂就在最前线。有一天下午,刚从警不久的“00后”女铁骑小纪在中山南路淮海路口发现一辆改装炸街的灰色小车,便与队友配合将其拦停控制,没想到副驾驶乘客情绪激动,当场阻碍铁骑队员执行职务。
在南京主城区繁华商圈甚至“地标”热门区域执法,仿佛时刻站在大舞台上,面临聚光灯的照耀。樊萌、谢旭东立即赶到现场,普法释法、警告传唤一丝不苟、一气呵成。“这可是人流密集、车流滚滚的新街口,炸街行为引人侧目,交警铁骑如果没‘拿下’可怎么办?”小纪事后既紧张又自责地对谢旭东说,但谢旭东反而认为,自己这个“70后”,要多向身边的年轻人学习新知识。
他举了一个例子——近期南京交管局以“数智赋能”融合“铁骑微循环”,铁骑女警也积极加入“慧眼数据战队”,结合新街口商圈路况实际,将民意数据和路段赋分引入违停治理模型,进而动态调整铁骑巡管方案。以太平南路为例,通过及时有效取缔违停等各类交通违法,道路通行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违停整治成效同比提升28%。“数智赋能基层实战之路,是女警铁骑中队的姑娘们,带着我又向前走出了创新的一步。”谢旭东说。
“不仅能走快,还能走得远”
女警铁骑中队现有6名民警、10名辅警,中队长樊萌说,“小到推车除冰、大到救急救危,为民服务已经变成我们的一种习惯。”前不久,中队接到一则紧急求助,一名市民因切割机操作不当,造成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被切断,伤者正赶往八一医院,请求交警协助。接到指令后,女铁骑朱梦轩迅速从执勤点位赶往沪宁连接线苜蓿园大街段,接到求助车辆后,铁骑队员拉响警笛开道,带领高速一大队警车和求助车辆,仅用时两分钟左右,就将求助车辆安全送达八一医院。
“因为护送及时,这名伤者的手指保住了。”樊萌说,伤者和家属当时非常感激。2月25日16时45分,几名女铁骑在中山南路淮海路路口巡管时,发现路东口停着一辆面包车,经询问得知,该车因电池故障无法移动。“不能停这里,影响交通。”一名队员对司机说,随后,大家合力将抛锚车推到不影响交通的位置。面包车司机特地说:“让姑娘帮忙推车,太不好意思了,十分感谢!”但这只是女警铁骑的工作日常,她们推完车后立刻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据悉,2023年,中队累计帮助群众近1000人次,纠违高手宗馨妮、科技强手朱梦轩、服务能手徐小芃等“97后”甚至“00后”女警都屡有亮眼表现,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女警铁骑的魅力。
在南京交警队伍中,有男警的岗位就有女警,覆盖内勤、法制、车管、宣传、事故处理等多类型岗位,女民警、女辅警们纠正违法者、扩大教育量、融合对立面,使交通参与者既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又感受到公安交警的温暖和关爱,而柔情的背后往往藏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坚韧与刚强。谢旭东说,女警们温婉且有担当、自立而更坚强,拼尽全力、勇于挑战,“这群姑娘不让须眉、‘热辣滚烫’,集体的步伐走得很扎实、显底气、有力量。”
通讯员 宁交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一鹏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