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从一个名字变成一种精神,浸润了几代人的成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今年3月5日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少年志融媒平台依托扬子晚报特别推出“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青少年线上主题活动,截至3月31日,广大中小学生都可以登录少年志APP,用图片和文字分享自己“学雷锋”的真实经历和感悟,做新时代的追“锋”少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同学们都是如何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的?一起来看——
喜欢关注社会新闻的“义卖”小达人
学雷锋的过程也是她成长的过程
魏梓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四年级的魏梓萱心中,学雷锋的过程,也是她成长的旅程。受到学校老师和喜欢看新闻的奶奶影响,魏梓萱比起爱看故事书的同龄人,更喜欢关注一些社会新闻。“她总觉得自己虽然只是个小学生,还是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魏梓萱妈妈笑道。各种义卖活动中,总是少不了魏梓萱的身影。除了顶着烈日,两个小时义卖出20多双鞋这种“出力”的义卖,在“出物”的义卖中她也毫不吝啬。魏梓萱妈妈说道:“她每次都是把自己玩具里最新的挑出去义卖,还有一些文具盲袋和DIY咕卡(一种装饰卡片),尤其是咕卡,卖得特别好。”
在向雷锋学习的过程中,魏梓萱也曾有过犹豫和困惑:“有时候,我会担心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无法改变什么。但是,当我看到有人因为我的帮助而感到温暖时,我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其实是可以传递的。这些经历不仅让我变得更加成熟,也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为宣传板画上鲜花、画上绿树
追“锋”少年进社区宣传环境保护
徐梓宁在画环境保护宣传板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穿上鲜红的志愿者红马甲,就读于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徐梓宁瞬间化身追“锋”少年,和同学们一起来到鼓楼区北崮山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社区宣传环境保护,普及环保相关知识。既然是“做宣传”,那么“宣传板”肯定是必不可少。徐梓宁和同学们拿出彩色粉笔,在宣传板上画出可爱的小草、鲜花和树木,认真书写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标语,亮丽的宣传板成为社区的一道风景线。
“在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一个老爷爷,他告诉我们,以前家附近的河流非常脏,到处都是垃圾。后来,社区开展了环保行动,大家都开始自觉地保护环境,河水也变得清澈了。听了老爷爷的话,我们更加坚定了环保的信念。”徐梓宁分享了在环境保护宣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她表示,自己最大的启发是“环保不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行动”,“我们可以少用塑料袋,多使用环保袋;我们可以节约用水,珍惜资源;我们可以分类垃圾,让垃圾得到合理的处理。”
活动火热征集中
来少年志APP晒出你的追“锋”经历
扫码参与活动
“雷锋精神”对你有哪些影响和帮助?3月31日前,欢迎广大中小学生登录少年志APP,通过照片的形式投稿分享自己的追“锋”经历,同学们还可以为自己的照片附上简短介绍,通过晒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号召更多学生加入到学雷锋的行列,让雷锋精神代代传。
特别提醒,本次活动投稿照片需为学生本人出镜,谢绝摆拍。同时,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分享,在活动中浸润成长,在少年志APP投稿并通过审核的选手可获得活动参与证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贺东婷 王蕾
受访者供图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