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小伙心梗装支架!冠心病年轻化,是什么伤了“心”
2024-04-01 21:03:45

在大家的认识中,冠心病是老年病。但近年来,冠心病逐渐向年轻群体靠近,20岁—40岁之间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近日,24岁的“打工人”小李(化名)就因突发冠心病装上了支架。

 图源 视觉中国

血压飙到170/120mmhg!24岁的“打工人”突发冠心病

24岁的“打工人”小李(化名)最近总感到不太舒服,每到夜里就会出现胸骨中段后闷痛,也并没有什么诱因,每次持续好几分钟。起初,因为可以缓解便未在意,直到转变成持续不缓解,才匆忙来到南京江北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没想到经过检查,医务人员发现他血压高达170/120mmhg(正常值应为140/90mmHg)、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肥胖,BMI>30,既往有高血压3级(很高危) 病史。医务人员在为小李查体的时候发现他为喘息貌,烦躁不安。小李也直言自己心慌乏力,心前区疼得很,表情痛苦伴大汗。与此同时,急查血中心肌三项/肌钙蛋白T均高于正常数值不少。

见状,该院心血管内科夏思良主任立即开通导管室于DSA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很快小李被确诊为冠心病,予前降支植入支架一枚后入CCU进一步治疗。手术后,小李胸口疼痛的症状消失,也没有其他特殊不适。约一周时间,顺利好转出院。

无独有偶,在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心内科病房里,壮小伙小王(化名)躺在病床上显得特别扎眼。小王今年27岁,正值壮年,美好的未来正在向他招手,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意外地与中老年人的“专利”冠心病狭路相逢了。

小王因为工作性质原因经常要加班熬夜在连续干了两个通宵后,小王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同时伴随着手臂麻木,停下来休息三五分钟后可以缓解,但是疼痛会反复发作。小王在家人的催促下就诊后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当时见小王捂住胸口不停地喊疼且蜷缩在一起,全身大汗淋漓、脸色煞白,眉头紧锁,面目扭曲,呼吸急促。急诊检验显示:肌钙蛋白T、心肌三项和脑钠肽均明显升高。立即行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冠脉夹层确诊为心梗后入CCU进一步治疗。术后的小王与之前简直判若两人,很是满意。

敲黑板!冠心病危险因素大都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

冠心病的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中冠状动脉就是给心脏自身上供血及营养的血管,当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管腔狭窄或堵塞,导致血管供应部分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就简称为冠心病。

据介绍,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大多数患者会感觉胸前区有压迫感或紧绷感,也有烧灼感,多发生在胸部正中或左侧,可放射至其他部位,上至牙齿咽部,下可达耻骨联合,通常因体劳动或情绪激动诱发,胸痛出现后逐步加重,达到一定程度后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消失,多为3-5分钟。不过,部分患者没有明显胸痛,多以胸闷、气促、恶心、腹痛、牙痛为主要症状就诊。

 图源 视觉中国

夏思良告诉记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肥胖、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熬夜久坐、长期精神紧张、饮酒、遗传、环境因素等。“除了年龄、性别和遗传,我们无法选择之外,其余的危险因素都与日常的生活方式相关,所以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的第一步。”

专家建议,如果患上了冠心病,建议首先调整心态,维持愉快平稳的心情。同时,可以养成运动的习惯,每次运动约20~30分为宜,以慢性有氧运动为宜,可渐进增加。避免过度用力活动,如举重、拔河、推重物等,运动时如有任何不舒服应立即休息,必要时先服药。饮食习惯上应注意均衡,勿暴饮暴食,以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及高纤维饮食为主。需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避免闭气用力解便。同时,禁烟限酒、控制体重,保证充足的睡眠。

【延伸阅读】冠心病治疗方法怎么选?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式总结而言,大体有三种方法,分别是:药物治疗、冠脉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确诊冠心病后,不论是否行冠脉介入、外科手术或中医中药干预治疗,均需服用药物,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冠脉介入治疗

完善冠脉造影后,当管腔面积狭窄达到75%以上,严重影响心脏供血、患者反复出现胸痛症状时,需要进行冠脉介入治疗,也就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尤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以最短时间开通闭塞血管,抢救坏死心肌,为心脏功能的恢复赢取更大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目前我国对冠脉支架等耗材进行了集采,支架价格已经大幅度下降,为广大冠心病患者谋求了新的希望。

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主要是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就是俗称的“冠状动脉搭桥”,通过选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一端吻合在主动脉一端吻合在狭窄血管的远端,改善病变血管所供心肌的血流供应。严重的冠心病,无法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优先推荐。

通讯员 肖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