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海虞镇方言喜剧明星“元元”“翠翠”深耕基层近20年,其诙谐幽默的形象和接地气的表演深受本地党员群众喜爱。近年来,海虞镇将“元元”“翠翠”打造成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代言人,将其从乡村大舞台搬上网络大舞台,着力提升新思想新理论的传播力、穿透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为党员冬训注入“一池春水”。“元元翠翠E起来”新媒体传播矩阵获评江苏省社科联系统创新案例、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
塑造“元元翠翠”品牌化拳头产品。海虞镇抓住新媒体传播风口,在保持“原味”、留存“真味”的基础上,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党员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创新“元元”“翠翠”品牌化网络传播叙事文本,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聚焦分众化“需求端”,切入精准化“供给侧”,以小切口讲述大道理,《元元翠翠拉家常之党的二十大报告暖心篇》《绿水青山人人爱》《在家学“习”》《村民的名义》等方言微党课,用小载体讲述大道理、小角度阐释大观点、小事例回答大问题,把深奥的思想通俗化、抽象的观点具体化、高深的道理浅显化,让干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截至目前,已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主题拍摄“元元翠翠E起来”主题短视频20余个,点击量超500万人次,走出一条“党音+乡音”同频共振、“土味+情味”同声合唱的理论宣讲新路径,切实提升了党的创新理论面向基层传播的知晓率、到达率。
形成“同向发力”新媒体传播矩阵。海虞镇持续塑造本土流量IP,以开展党员冬训微课评选、金句微分享等活动为契机,坚持新媒体、新表达、新传播,引导鼓励基层党员走进网络,主动成为“冬训体验官”,灵活运用道具、布景、旁白等元素,以现场直播、对话访谈、一镜到底等表现手法,让理论在视觉上“活”起来,实现理论宣讲“数字化”“可视化”“交互化”。丰富“元元翠翠E起来”理论宣讲新媒体传播产品,紧扣理论学习关键字,植入海虞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推出专题图文、图集、H5页面、表情包等新媒体“创意周边”,放大“大块头+碎片化”信息传播优势,为冬训理论学习持续引流。打通全媒体传播链条,一方面抓好主阵地,对海虞官方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进行扩充改版,升级植入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等小程序,优化公众号信息交互功能,增加粉丝粘度;另一方面,加大与各大主流媒体合作,依托“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及“学习强国”等中央、省、市级新媒体平台,开展全网推介,构建台、网、微、端、屏等全媒体传播大格局。
构建“线上线下”交互式宣教网络。海虞镇面向党员群众,衍生推出线下版“元元翠翠E起来”——“好理围圆”宅基路演,将党员冬训理论宣讲课堂搬到宅前屋后、搬到乡村乐园、搬到厂房车间。发挥“元元”“翠翠”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挖掘一批“草根名嘴”,让更多人成为冬训“学”的主角、“讲”的主力、“听”的主体。创新宣讲形式,选取戏曲、音乐快板、小品、红歌、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段,有效烘托诠释宣讲冬训各专题,用群众话语把新思想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构建“政府出单+基层点单+团队接单+群众评单”的理论宣讲闭环互动模式,聚焦党员群众反馈,通过扫码评单、现场投票、党员座谈等形式收集线下线上党课的反馈意见,不断提升党课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冬训课堂始终保持“走心”又“上头”。已举办梨花树下话冬训、铜官山下话振兴、稻田音乐会等主题宣讲活动150余场,直接受众超万人次,发挥了“路演”品牌感染力和影响力,开创了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敲开百姓思想之门的崭新局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