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污水,在这里获得重生 南京积极探索中水回用,助力绿色发展
2024-04-19 16:21:20

走进江苏省南京市江宁水-PARK科技馆,一面巨大的“再生水概述及利用”独立展墙格外醒目。展墙上图文并茂展示了再生水的定义和意义、利用途径、江宁区再生水的利用情况,引得不少游客纷纷驻足。

何为再生水?其实就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再利用的水,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也称中水。近年来,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南京积极探索中水回用,助力绿色发展,

节约能源相当于植树128万棵

在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220万平方米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夏季供冷、冬季供暖并不依靠传统电能,而是靠浦口区珠江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

“再生水进行集中供冷供热配套的关键在于‘中水源热泵’这个设备。”南京广鑫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水全年流量大、温度稳定,是理想的冷热源,中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了中水夏季比室温低、冬季比室温高的特性。夏季,从用户侧输送回高温水,中水源热泵把热量“换到”中水里,借助热源塔或冷却塔把热量排放到空气中,从而获得低温水,再通过集水器输送至用户,冬季则反之。

据了解,220万平方米建筑全部使用再生水供冷供热,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0.9万吨,减排约2.4万吨二氧化碳、77吨二氧化硫、68吨一氧化氮,相当于植树128万棵。

值得一提的是,经建筑冷热能利用后的再生水还会回流至再生水管网,并通过管网输送至浦口区其他领域用于道路清扫、绿化浇洒、河道补水等。

河道里流淌的“小秘密”

流水潺潺,绿树成荫。栖霞区北十里长沟东支,这条环境优美的“网红幸福河”,特别是位于瑞霞路三元祠节点的补水点,更是成为居民观赏的景点。

然而,这里过去却被附近居民称为“十里长沟十里臭”。“以前这里都不能靠近,气味特别难闻。现在环境好了,还建了口袋公园,我每天晚上都过来遛狗散步,吹吹小风还挺舒服的。”家住在附近的刘阿姨说。

北十里长沟西支过去汇集了66家化工企业,因废水直排进河,水体颜色一日内变化达五六次,一度被戏称为“五彩河”。

从“五彩河”到“幸福河”,栖霞区在“水文章”上下足了功夫,按照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提升、水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对该条河道持续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在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引水补源”的相关工程也同步推进。为进一步提升河流水质,改善流域水环境,栖霞区启动了北十里长沟东支下游生态补水工程。通过铁北污水处理厂内直径 800 毫米的管道将再生水输送到河道,日均补水量高达 4.1 万吨,不仅为河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补给,还为河道生态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滴污水的再生之路

江宁都市型生态安全缓冲区湿地项目位于方山脚下,南京江宁水务集团利用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三四期厂区周围的原有荒地和自然沟塘,构建了“生态净化型”生态安全缓冲区。

“生态安全缓冲区净水规模为1万吨/日,主要包括生态芯湿地和表面流湿地两道工序。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污染物逐步削减,在到达生态芯湿地时,已经达到一级A标准。”江宁高新区污水处理厂负责人昝庭超介绍,“缓冲区的生态芯湿地,主要利用人工垂直潜流湿地和微生物滤池的组合工艺,采用同步硝化反硝化、有机碳源脱氮和改性生物质炭除磷等技术,达到深度净化尾水的效果,削减绝大部分污染物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

随后,经过生态芯湿地净化的水进入缓冲区的第二道工序——表面流湿地。表面流湿地水域面积为1万平方米,这片湿地栽种了美人蕉、鸢尾、苦草等多种可以净化水质的植物,生态化、低成本的生态修复技术成为系统稳定出水的进一步保障,依靠植物同化吸收、根茎拦截以及系统中微生物的降解等作用来进一步去除污染物。在这里,尾水经过自然净化,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排入旁边的方山沟,汇入秦淮河。

生态安全缓冲区湿地让污水处理厂尾水通过自然净化再排入河道,起到保护环境、改善河道水质的作用,也实现了尾水由工程水向生态水的转变。

通讯员 查冰凌 褚方樵 张健 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