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长得黑,又有眼疾,但奇迹般地被选入宫中,并立为皇后;她罢免了奸臣贾似道,但大厦将倾,已无力挽回。她就是谢姓名人之一、南宋灭亡的见证者谢道清。
被立皇后
宋宁宗(南宋第四位皇帝)嘉定三年(1210年),谢道清生于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她能被选入宫中与祖父谢深甫有关。
宋孝宗(南宋第二个皇帝)乾道二年(1166年),谢深甫中进士,开始任知县等小官,但办事精当,声名远播,许多人都推荐他,说有廊庙之才。到了宋宁宗初期,官拜右丞相等职,已是国家级的干部。宋宁宗宠爱两个女人,一个是杨贵妃,一个是曹美人。皇后去世后,宁宗要选其中一人为皇后,谢深甫支持杨贵妃。由于谢德高望重,宋宁宗听取了他的意见,立杨氏为皇后,杨皇后心中对谢深甫极为感激。
谢道清出生的前6年,祖父去世。她的父亲叫谢渠伯,英年早逝,家道开始衰落。谢道清小时皮肤黝黑,一只眼睛有毛病,眼睛旁还有一黑痣。她要自己做家务活,甚至到河边洗衣服。属于把她扔到人堆里,也找不出的那种普通女子。
宋宁宗去世后,南宋政坛发生巨变。此前,宋宁宗的亲生子全部夭折,必须找赵氏旁支为继承人。其中赵竑(宋太祖四子赵德芳的九世孙)被宋宁宗看中,被定为太子,另有沂王赵贵诚(宋太祖次子赵德昭的九世孙)只是作为备选。但丞相史弥远、杨皇后和赵竑的关系都不好,赵竑曾发誓继位后要杀史弥远,让史弥远无比恐惧。在宁宗去世的那天晚上,史弥远与杨皇后密谋,另立赵贵诚为新帝,改名赵昀,是为宋理宗,废太子赵竑为济王。
理宗即位时已经20岁,虽已成年,但为了报答杨皇后的废立之恩,不仅尊杨皇后为皇太后,而且恳请她垂帘听政。杨太后经理宗和大臣们的反复劝说同意了,但只是象征性地听政,并没有任何专横拔扈的行为。7个月后就宣布撤帘,还政理宗,理宗对杨太后更加尊崇。
当时理宗打算选美进宫,杨太后为了报答当年谢深甫的恩情,下令从谢家的几位女孩中选择。谢家只有谢道清未嫁,兄弟们大喜,准备把她送进宫里。她的伯父谢攑伯说:“如果奉诏献女,今后不过是一个老宫女,有什么好处呢?”那天恰巧元宵节晚上,谢家有喜鹊临门,大家认为这是祥兆。谢攑伯也不能阻止,于是谢家出资送谢道清入宫。
非常奇异的是,不久谢道清皮肤蜕落,原来的黑皮肤变得莹白如玉;接着医生又治好她的眼病,秋水明眸,顾盼生辉,真是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
当时贾涉(南宋名将,贾似道的父亲)的女儿姿色绝美,也在入选之中,理宗想立贾氏。杨太后说:“谢家女儿端庄有福相,应当立为皇后。”宋理宗身边的人也议论:“不立真皇后,竟立假皇后吗?”宋理宗不能改变杨太后的主意,决定立谢道清。开始封为通义郡夫人,1227年九月,进封为贵妃,十二月,18岁的谢氏被册封为皇后。
宋理宗心里还是喜欢贾氏,等到贾氏死后,又喜欢阎贵妃。谢道清大多时候独守空房,一生并无子女,但对此从未抱怨。杨太后极力称赞她的贤惠,宋理宗见她如此大度,也越发优待尊敬。
维持危局
1235年起,北方的蒙古开始全面侵宋。1259年,蒙古军逼近长江,理宗打算从临安(今杭州)迁都,谢道清坚决反对,对宋理宗说:“如果迁都,军心、民心必然动摇,后果不堪设想。”理宗才作罢,不久蒙古撤军。
1264年,宋理宗驾崩,宋度宗即位,尊谢道清为皇太后。1271年,忽必烈建大元帝国;1273年,南宋的襄阳城破,六年的襄阳保卫战结束,南宋西边的门户大开。1274年,宋度宗驾崩,宋恭帝继位,尊谢道清为太皇太后。此时谢道清已经65岁,身体也不好,因为恭帝才4岁,大臣们请她垂帘听政,再三恳求后,谢道清才同意,但军政大权被宰相贾似道掌握。
1275年春,蒙元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谢太后一面向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求和。杨太后下令贾似道率军抵抗,宋军与元军在芜湖大战,贾似道抛弃大军乘小船逃走,南宋军队大败。在朝野的舆论压力下,杨太后先削夺贾似道的官职,后将他依法贬死。
此时,临安已是风雨飘摇,官员见大势已去,往往匿名逃走。谢道清命令在朝堂张榜,说:“我国家三百年来,对待士大夫不薄。如今国家多难,你们臣子不能出一计以救时艰吗?现在京官弃官逃走,地方官丢印弃城,苟且偷生,哪里还像臣子作为?又怎么见先帝于地下?天命并未改变,国法尚还存在。凡在官府者,尚书省即发一份薪水;弃国而逃者,御史台纠察上报。”
此时张世杰、文天祥、李芾等人也率兵入援。贾似道死后,太后任命陈宜中主持朝廷危局。不久,张世杰在焦山兵败,陈宜中听到消息后逃走。太后多次召见不来,送书信给陈宜中的母亲,让她劝勉陈宜中。1275年十月,陈才回到朝廷。
不久,元军攻破常州,谢道清派陆秀夫等人前去请和,元军不同意。陈宜中率领公卿大臣请求迁都,谢道清不允许,陈宜中痛哭,谢道清不得已听从了他。第二天应当出发,而陈宜中居然没有赶到,此时宫车已经驾好,天色将晚,谢道清大怒,又回宫中。
死于北方
1276年正月,谢德清命令陈宜中出使元军,约议向元朝称臣。陈宜中不同意投降,谢道清哭着说:“只要能保存国家,称臣不必计较。”不久,元军进攻皋亭山(杭州东北),陈宜中逃走,文武百官暗中逃散。
二月,元军进驻钱塘,为保全临安城,使黎民免受兵火洗劫,谢道清派左丞相吴坚和右丞相文天祥与元人谈判。当时的南宋已无资本再与元人抗衡,文天祥被扣,吴坚和谢道清商议,以保全城中几十万百姓的性命为条件,向元军投降,元军统帅伯颜答应了这个条件。开城之日,谢道清抱着6岁的恭帝和众臣出城,向伯颜投降。元军也信守承诺,没有像以前一样屠城。
谢道清派左丞相吴坚等赴元大都(今北京)将降表进呈给元世祖忽必烈,南宋政权至此基本告亡。后来,赵昰、赵昺从临安逃亡闽、广,组建赵宋流亡政权,并使用景炎、祥兴年号,直到兵败崖山(1279年),陆秀夫抱8岁的皇帝赵昺投海自尽,南宋终彻底灭亡。
1276年三月,元军掳走恭帝等南宋君臣押往大都,谢道清正患病在床,由元军监视,暂时留在临安。八月,谢道清被元军从临安押往大都居住,降封寿春郡夫人。又过了7个年头,谢道清去世,终年74岁,归葬于家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