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成了一门居家必修课。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中应该必备什么样的消毒用品呢?“出镜率”很高的碘酒和碘伏,有啥区别吗?
图源 视觉中国
疾控部门解释,碘伏是一种含碘的广谱杀菌消毒液,对细菌、真菌、病毒都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不仅可用于专业手术消毒,也可用于处理烧伤、冻伤、切割伤、擦伤、挫伤等一般各类外伤。家中可以常备浓度为0.5%的碘伏,兼具安全性+有效性,可以放心地用于消毒小儿皮肤、口腔黏膜及外阴生殖器等敏感部位。
注意:碘伏不能入眼,一旦不慎入眼,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去找医生处理。
但碘酒≠碘伏。简单来说,碘伏=碘剂+水,碘酒=碘+酒精。又有碘,又有酒精,所以碘酒的杀菌作用明显,穿透力强,比单独的碘伏或酒精都要给力。
但碘酒通常用于消毒完整皮肤,如果用于消毒伤口,不仅会引起疼痛,还会破坏正常组织,使伤口愈合缓慢,疤痕明显。碘酒如今多仅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并且有被碘伏取代的倾向。
图源 视觉中国
除了碘酒、碘伏之外,家中可备的消毒用品还有双氧水。双氧水,也就是过氧化氢。这是一种氧化性消毒剂,常用的浓度为2.5%~3.5%,对细菌、病毒、真菌和芽孢均有杀灭效果。最大优势在于对厌氧菌(比如大家熟悉的破伤风杆菌)有极强的杀灭作用。
用双氧水涂抹或冲洗伤口,还会产生气泡,而气泡不仅能轻度止血,还有助于清除坏死组织,适用于清洗创面、溃疡、脓痘、耳内脓液及较深的伤口。
双氧水对伤口的刺激性比碘伏大,会引起疼痛,且因为对创面基底的刺激性可能使得伤口后期形成疤痕。所以用双氧水消毒后,最好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擦掉残余的双氧水。
很多人记忆里的常用消毒用品还有还有红药水、紫药水。如果您现在家中还有“存货”,建议赶紧扔掉。
红药水又名红汞,通过汞离子解离后与蛋白质结合起杀菌作用,由于含有重金属汞,对人体有毒。紫药水本身也存在毒性,吞咽或内服会引起中毒,现在已经基本停用了。
除了正确使用消毒用品外,还要注意消毒的步骤。
清洁伤口流动的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干净的布沾点肥皂液,擦洗伤口周围的皮肤(别碰到伤口),然后用纱布或是镊子把伤口里脏东西清洁干净。
消毒伤口最好是用碘伏,拿洁净棉签沾上碘伏,以伤口为中心,由内向外涂抹消毒。注意,同一根棉签不要反复涂抹。
处理完伤口之后,用纱布将伤口包住。
伤口结的痂,是个好东西,可以防止脏东西的污染,所以尽量不要让孩子把痂扣下来。伤口痊愈后,干痂自然会剥落,别着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