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 | 法语音乐剧演员吉安:“唐璜”是我等待已久的角色
2024-05-23 18:01:46

4月底,法语原版音乐剧《唐璜》(《Don Juan》)在南京保利大剧院连演5场。这是该剧首次来华巡演,国内粉丝根据法语发音的谐音而昵称其为“董娟”,饰演唐璜的吉安·马可·夏雷提(Gian Marco Schiaretti)则被昵称为“酱马可”。

唐璜,是西方文学史上“四大不朽人物”之一,在“浪子”标签之外,他也是一个丰富的文化符号。排练间隙,吉安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的专访。他说,“唐璜”这个角色,是他入行20年来以来等待已久的角色。在法语音乐剧版中,还加入了更自由的创作——让唐璜坠入爱河,这是诅咒,也是惩罚,这要他像小孩一样学习爱并感受爱。

吉安于1986年11月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自幼酷爱唱歌,更爱古典音乐。15岁时吉安被流行歌剧《巴黎圣母院》深深吸引,18岁涉足音乐剧,先在流行歌剧《朱丽叶与罗密欧》中扮演茂丘西奥,后来又成为音乐剧《贝隆夫人》中的切(Che),还在音乐剧《泰山》中演绎过纯真纯净的爱情故事……如今他终于迎来了邪魅又充满诱惑的“唐璜”。

在一系列的摸爬滚打中,吉安掌握了六国语言,凭借其帅气的外表,强大的舞台气场,超强的演唱实力,跻身国际音乐剧界,成为法语音乐剧新晋顶流。

中国观众对吉安并不陌生,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他与五位艺术家同台演唱了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的经典歌曲《美人(Belle)》。去年,他还参加了在法语音乐剧明星集锦音乐会(简称“法Gala”)的中国巡演。频繁来华演出的他收获了大量粉丝,这次在南京演出期间,保利大剧院演职员通道总是全天围满了蹲守的粉丝。

采访中,对于法语音乐剧为何总能在中国掀起热潮,以及如何看待中国粉丝给予的热情关注,他都有自己的分析。

这版“唐璜”很特别,是我等待已久的角色

紫牛新闻你个人是什么时候接触到唐璜这个人物的?这是法语音乐剧《唐璜》首次来华巡演,你如何评价这版“唐璜”?

吉安:我读过莫里哀版本《唐璜》,看过莫扎特两个版本的《唐璜》。“唐璜”有其特别的内核,很难给他打一个标签。法语音乐剧《唐璜》可能给大家的第一印象,还是觉得他是个“花花公子”,但随着剧情推进会发现他变了。

具体来说,上半场展现的是唐璜非常传统的一面,下半场则融入了制作人和导演的新想法,使唐璜的的确确地成为了一个普通人,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如此强烈的爱情,同时,观众也能看到这是他的赎罪之旅,最终他选择赴死,像是为自己的情感做出了献祭。

最终,观众会发现人物的精神、爱情的力量,以及爱情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另外,剧里的舞蹈很美妙,弗拉明戈舞是这部剧的激情所在、精髓所在。

所以,这是很特别的版本,也是饱含浓厚情感的版本。

紫牛新闻“唐璜”是不是你期待已久的角色?

吉安:我的嗓音条件和形体特征,与唐璜比较接近。这个角色,确实是我等待已久的。同时,也带给我很多挑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工作,我也借此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可以说,“唐璜”是我音乐旅程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紫牛新闻你所说的提升和改进的地方,是指学了舞蹈、剑术这些吗?

吉安:我一直都很喜欢饰演需要充足体力的角色。

在这部剧里我学会了弗拉明戈舞、剑术等,同时结合演唱,使表演看起来流畅自然。另外,《唐璜》中,我几乎每一幕都在舞台上,所以要保持充沛的情感浓度,才能使人物完整,继而成就舞台的连续性。

紫牛新闻你此前出演过《贝隆夫人》《巴黎圣母院》《泰山》等音乐剧,都是著名IP,它们在你身上留下了什么印记?是你获得“唐璜”一角的必经之路吗?

吉安:当然,此前的这些角色,都是帮助我获得“唐璜”这个角色的积累。

《泰山》是我第一个在国外用另一种语言演出的大戏,它使我接触到了大量的体力工作,学习了很多技能。

在《贝隆夫人》中,我学习到了在舞台上时刻集中的重要性,因为切(Che)这一角色是旁白叙述者,所以他一直在舞台上,这让我体会到了饰演叙述者这样一个宏大角色的乐趣。

《巴黎圣母院》里的吟游诗人格兰古瓦、意大利版《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茂丘西奥,各有特点,让我分别学到了很多,也让我在与观众的共情上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

我认为,过往所有的角色,包括现在的“唐璜”,都在为我今后的某个角色做准备。

紫牛新闻《巴黎圣母院》《摇滚莫扎特》等法语音乐剧,包括《唐璜》,在中国巡演,总能掀起观看热潮。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吉安:我认为,法语音乐剧的歌词和作曲都很特别,以从头唱到尾为特点,《唐璜》全剧有38首金曲,再配上梦幻的弗拉明戈舞蹈,其传递给观众的情感就很强烈,所以观众们会和我们一起歌唱、哭泣,观众能和我们共情。

感谢大家认可我的“性感”,身体是角色的重要部分

紫牛新闻此前你是不是险些离开音乐剧舞台?曾在3年内演出1000多场《泰山》,现在回想,是什么感受呢?

吉安:那是一段特别时期,也是我的人生转折点。

在饰演像泰山这样重要的角色很长一段时间后,我需要寻找新的情绪和环境,所以我决定休息一段时间。

而在休息三四个月后,我意识到我非常怀念登上舞台的感觉。能意识到这一点,是很必要的,这让我得以从一个很现实的角度去理解自己的内心——有时候,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感到身心俱疲,想要放弃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看清内心,弄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我很幸运,在我二十六七岁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那时我不仅发现我很想念音乐剧的世界,也确信这是我要待的地方。

紫牛新闻那么除了舞台,音乐剧演员还需要通过什么来获得更多成长? 

吉安:要多阅读,其实它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一部分。 阅读能锻炼我们的大脑和思维,也是另一种逃离日常生活的方式。 我们在舞台上演绎着万千个别人的人生,那演员的内心就必须积淀厚实的人性基底,才能去洞悉人心的幽微处。

紫牛新闻社交平台上,粉丝聊的比较多还有你的“性感”,你怎么看?

吉安:我很高兴大家这样称赞我,我会为此继续努力,这也是我很感兴趣的地方。如果我的魅力和性感能被大家感受到的话,我很荣幸。

其实身体也是角色的重要部分,调动身体与角色的关联,首先就要赋予他闪亮的轮廓,这是演员的工作之一。

紫牛新闻那巡演日常如此紧张,你如何保持锻炼来维持身材?

吉安:健身跟阅读一样,是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之一。我尽量不会太晚睡觉,这样就能保证第二天上午的运动和冥想时间。

很珍惜央视春晚舞台,是一段无与伦比的时光

紫牛新闻今年你还上了央视春晚,春晚的经历可以分享吗?

吉安:在春晚的舞台上,一起合作的是两位法国艺术家与三位中国艺术家,大家一起演唱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歌曲《Belle》,这对我们来说很奇妙。

我是在去年底上海站巡演《唐璜》期间收到春晚邀请的,接到这个消息时,我毫不犹豫地就决定参加了。为了尽我所能在这样的盛会中表现得完美,我也立刻着手学习《Belle》这首歌的中文部分。

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和殊荣。我知道有十几亿观众在观看它的直播,这是一个很大的场面,我很珍惜,也认真对待它。

压力是肯定有的,但我们把压力转化为一次难得的表演,最终,与观众们共度了一段无与伦比的时光。

紫牛新闻你会六国语言,这两年频繁来中国,也拥有了大量中国粉丝,并在中国的社交平台开设了账户,目前还是英文发布,接下来你会不会学习中文?

吉安:我是肯定要学会中文的,虽然目前有些困难。

当初我到德国演音乐剧《泰山》,那会学德语也是从零开始的。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就能学会。

我希望,后面还能有更多机会经常来到中国,同时我也会跟我的中国朋友练习中文,多听多说中文。

另外,在学习中文的同时,我也想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地融入,这个学习过程会很美妙,我很期待,这也是艺术、以及音乐剧带给我的礼物。

中国粉丝很心细,下次一定要爬长城

紫牛新闻去年8月你来中国巡演“法Gala”,那会是夏天,天气很热;去年底开始在中国巡演《唐璜》,以及2月参加央视春晚,是冬天;这轮巡演到南京,是春天。中国的一年四季都快经历全了,对中国的天气、食物、以及不同城市观众的观看氛围等感受如何?

吉安:中国与意大利的四季是有区别的,但观众的热情都是同样得妙不可言。

说到季节,我发现,中国的夏天真的非常非常热,而春天则很宜人,和意大利一样。

关于食物,中国所有的美食我都很喜欢,巡演去了好几个中国城市,我们都会去品尝当地美食,从北方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中国各地的美食都非常出色,我真的很喜欢。

关于南京,去年我来过南京演出“法Gala”,我们那时只在南京待了三天。不过,这次来南京,行程也很密集,有很多次排练。我很高兴有这么多人来看我们的演出,但可能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去感受这座城市。

紫牛新闻那你知道中国粉丝给你取了一个可爱的中文昵称“酱马可”吗?还有粉丝给你画像。在交流中,他们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地方吗?

吉安:知道。我们剧中的演员常常感慨,在中国巡演受到大家如此的喜爱,很不可思议。感谢大家喜欢我,我是努力工作的人,会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表演,我也很愿意花时间与粉丝交流。

还有一点我要说,中国粉丝很细心,他们时刻关注着演员,能发掘出我们的习惯和爱好。我曾和同事聊过,他说收到中国粉丝送的小王子礼物,他很惊喜,估计是粉丝从他日常生活里发现了小王子元素。

这真的很令人惊讶,他们不仅关心演出,还关心演员本身,这是在中国巡演的特别之处。

当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每一次我们登上舞台,都是真正地站在聚光灯之下,粉丝们能记住发生的一切。

紫牛新闻你很喜欢旅游,通过旅游来了解当地文化,巡演期间中国有什么景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吉安:在我们第一次来中国进行“法Gala”演出期间,我有机会去游览了西安的兵马俑,我从中看到了中国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来在北京,虽然很遗憾没有去到长城参观,但我们去了故宫,那也是一次无与伦比的经历。下一次,我肯定要去长城,这是中国的一个标志。我希望能有一到两天的时间去沉浸体验长城的宏伟。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视频制作 | 曾宏亮

(本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