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高定”合作李宇春,南京这群机器人传承锡剧火出圈
2024-05-23 14:29:07

在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一群机器人正在给学生们普及锡剧知识。几名同学兴致勃勃地跟着机器人学习戏曲中的“摊手”动作,他们缓缓抬起手,眼睛看向斜上方手的方向,学得有模有样。同学们对戏曲的热烈反应和浓厚兴趣,远远超出了此次“戏曲进校园”活动主讲老师李佳的预期。

近日,随着12集纪录片《向前奔跑的青春》的镜头,许多人了解到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的青年们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记者了解到,一群火出圈的锡剧机器人背后有“高人”。据悉,节目于5月4日至5月30日10:00在芒果TV,17:40在湖南卫视双平台播出。

戏曲演员携手机器人

戏曲传承焕新进校园

李佳是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的青年演员。13年前,一次偶然的“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小李佳接触到了锡剧。那一刻,她被这种古典且含蓄的艺术美深深地吸引,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得知这一次“戏曲进校园”活动由自己作为主讲,李佳既兴奋又略感紧张。她对着镜子一遍一遍练习着开场白:“小朋友们大家好,戏曲其实很好玩……”李佳最担心的是无法准确把握孩子们的心理,无法迅速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她格外用心地准备着与孩子们的互动环节,希望能以此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为了让这次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李佳特意邀请她的“同事”们——戏曲机器人艾鳎(tǎ)前来助阵。果不其然,艾鳎挥动着双臂,做着戏曲动作,获得了孩子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一堂颇有趣味的戏曲课结束后,孩子们都纷纷表示,愿意学习锡剧,要将这么漂亮、有趣、宝贵的文化保留下来。

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东亮指出:“锡剧作为江苏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了有计划地培养下一代对锡剧的热爱与传承,我们积极走进各小学校园,建立锡剧兴趣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成功培育了一大批青年锡剧爱好者。”

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戏曲人”艾鳎火上大舞台

2020年,一段机器人挥舞双臂跳舞的视频意外地吸引了江苏省演艺集团的许鑫。这段视频仿佛向他发出了某种邀请,激发了他一个大胆的创新想法——引入机器人来表演戏曲。

教机器人学习戏曲绝非易事。许鑫和同事们首先要攻克就是动作关。由于机器人无法自主学习,他们必须通过精细的编程来设计戏曲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戏曲机器人就像是一个稚嫩的小徒弟,需要师傅的耐心指导。李佳则一点一点地调整这个小徒弟的动作细节,努力确保它能在最大程度上精准还原锡剧的经典动作。

艾鳎学会了动作,就有了锡剧灵魂。紧接着,就来到了第二关——服装关。为艾鳎设计衣服很有讲究,既要贴合戏曲服装,又不能限制其活动影响散热。为此,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的老师们精心挑选出类似于速干服的面料,这种面料透气性高,散热效果好,悬垂性也更好。从研究面料到搭配颜色,这样量身打造出的“高级定制”,更为这位“小演员”增添了几分神韵。

艾鳎机器人虽个头小巧,却已经是成功登上过大舞台的“专业演员”了。值得骄傲的是,2023年5月4日,艾鳎与歌手李宇春同台亮相,在央视《奔跑的青春——2023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上为全球观众精彩演绎了歌曲《木兰》。

在许鑫看来,目前的艾鳎主要扮演的是一个教具的角色。它无法替代真正的戏曲演员,但在辅助教学方面却有亮眼表现。它能够帮助像李佳这样的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学习兴趣,实现一种“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

当看到艾鳎走上街头、走进校园受到大家的喜爱,李佳心中充满了自豪。她希望通过这种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锡剧这个剧种,走近舞台,走进传统文化。

艾鳎,这一古老传统艺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晶,宛如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将过去与未来紧密相连。在青年的热情担当下,戏曲之美得以传承与弘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沉醉于锡剧的韵味之中,深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图片源自湖南卫视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