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医名科|勇啃“硬骨头”,小儿骨科不是成人“缩小版”
2024-05-23 18:04:17

“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的腿能修好!”近日,10岁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小涛(化名)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骨科成功接受了Cross-Union手术,术中应用可延长髓内钉技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一例例成功手术的背后,正是科室40余年发展以及几代人努力的缩影。

省内率先开展高难度手术

挽救罕见骨病孩子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一种罕见的骨科疾病。表现为胫骨节段性发育异常、无正常骨形成,伴随成角畸形、病理性骨折和骨不连接。由于发育异常所致胫骨的畸形和特殊类型的不愈合,最终形成局部的“假关节”。

“孩子很小就发现小腿长得不太对劲,正常人的小腿是直溜溜的一条,而小涛的小腿却长出了折角,后来就像完全断开的两条腿,看了好几家医院,都被告知无法治疗,慢慢地,家里人也就放弃了。”小涛妈妈的思绪又回到了几个月前,小涛的右侧大腿骨折了,这次他们就医选择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第二天查房,科室主任张志群就耐心地告诉小涛妈妈:孩子股骨骨折处理完后,可以考虑解决小腿的胫骨假关节问题。早期,对于胫骨假关节患儿,我们尝试过很多的方法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还有一部分病人最后只能选择了截肢,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小涛可以尝试目前最新的Cross-Union手术。

意外得知孩子的腿还能够治疗,小涛全家都激动不已。术中,张志群主任团队采用合适长度和直径的可延长髓内钉及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胫骨,使可延长髓内钉的子钉插入到胫骨远端骨骺,但不穿过胫骨远端骨骺(避免损伤踝关节),母钉插入到胫骨近端骨骺。锁定加压钢板位于胫骨内侧固定胫骨,防治胫骨旋转,利于维持胫骨稳定性。

“我们俩一辈子也没想到孩子的腿还能治好,我们全家也从来没有想过孩子还能依靠自己的腿站起来再走出去!”术后,看着恢复得一天比一天好的儿子,小涛妈妈激动地连连道谢。据了解,这也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在省内率先开展Cross-Union手术及可延长髓内钉技术。

年门诊量近10万

小儿骨科可不是成人的“缩小版”

自1981年医院正式成立骨科,这个国内较早独立设置的小儿骨科就勇敢迈上了披荆斩棘、守正创新之路,几十年来深耕不辍、行走在专科前沿。从最初仅仅2名医生8张床位,发展至今科室有医生20人,博士学位11名,护士41人。拥有207A、207B两个病区,固定床位106张。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手术量4700余台次。科室不仅为来自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患儿提供服务,也为其他省市以及边远地区的患儿带去健康保障。

“很多人认为小儿骨科就是成人骨科的缩小版,其实小儿骨科从理念上就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张志群主任告诉记者,比如在发育过程中,骨两端的软骨中出现的骨化点——“骨骺”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我们所有的手术都必须避开骨骺。如果说一侧下肢的骨骺受到了损伤,那这条腿的生长速度就赶不上另外一条腿,长大之后会造成两条腿一长一短,对孩子影响很大。”

张志群主任介绍,科室涉足的领域包括儿童骨病、儿童创伤、儿童骨与软组织感染以及儿童骨肿瘤,且都在国内拥有较高的声誉。“现在骨病与创伤是主要的病人来源。”张志群称,科室对于先天性骨骼畸形、后天性骨骼畸形以及其他专科(代谢性、遗传性、神经性、内分泌疾病等)相关骨骼畸形的诊治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近些年来,儿童意外损伤的增多导致骨科创伤病人的数量也是突飞猛进,目前约莫占到了整个患儿的一半左右。

如何为患儿提供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感染风险更低的医疗服务,张志群主任带领骨科团队积极探索治疗模式“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之路。“比如现在有了计算机软件,好多手术在术前就可以根据每个小孩的个体情况进行模拟手术,可以1:1的比例把骨头模型打印出来以及术前3D打印手术导航模板,术中VR辅助,大大提高了准确性。”

笃行不怠,为登顶骨科手术“金字塔”持续攀登

如今,科室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以医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强调临床、教学、科研并重。近几年,承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项目1项以及江苏省卫健委面上项目、南京市卫健委重点与一般性项目多项,部分项目专家评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年发表SCI文章20余篇。成立儿童数字化骨科研究与临床转化中心,将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在儿童骨科领域,为儿童骨科疑难病症的精准化治疗提供强有力保障。

“作为儿童专科医院,我们力求要做得比别人更精细。对于处理得不是非常到位的病例,只要来到我们科室,我们要做到能够精修。”张志群主任介绍,未来科室的发展将重点围绕两个方向:一是复杂罕见儿童肢体畸形微创智能诊疗一体化体系的建立;二是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儿童骨与关节畸形中的研发与应用,为登顶骨科手术“金字塔”持续攀登。

对于先天性的骨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比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我们有一整套针对小年龄患儿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可以在出生一周内就开始进行有效的治疗。”张志群主任介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一部分患儿家长并没有在小年龄就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加,这部分孩子畸形程度会越来越重直至发展成为大年龄严重僵硬型马蹄足畸形,治疗起来就大大增加了难度。我们现在采用Illizarov技术、Taylor三维空间支架技术,效果明确。“未来我们希望引进更智能化的设备,更精准化的技术,让这些复杂罕见肢体畸形的孩子也能接受更安全、高效的治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