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打call|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一举夺魁,梦想成真!期待我们在“南京最美校园”相聚
2024-05-23 22:59:37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15天,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向高考考生送上祝福,祝愿考生一鼓作气,一举夺魁,梦想成真!蒋军成表示,南京工业大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培养胜任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期待我们在‘南京最美校园’相聚!”

记者从南京工业大学了解到,学校2024年招生亮点也顺利出炉,相关负责人对六大招生亮点进行了解读,2024南工大带给你的惊喜,先睹为快——

亮点一: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优化设置专业组群

南京工业大学紧扣服务国家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和前沿科技成果自主创新需求,推进专业供给侧改革,深化新工科建设,形成了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专业体系,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广阔舞台,助力每一位青年学子筑梦追梦。

2024年学校进一步推动学科专业优化布局,对本科招生专业组做出重大调整,将招生专业科学分置于学校行业特色鲜明、领先优势突出、办学内涵深厚的学科领域,形成了“2011”拔尖创新、绿色低碳、光电信息与新能源材料、智能信息、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文科7大招生专业集群,以及可满足不同类型考生报考需求的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和文理交叉招生专业组。

你可以浸润探究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和行业发展趋势,学习掌握最前沿的产业技术与知识;入校后还可以在组内跨专业、跨学科地进行交叉学习和实践,从而更全面、更系统深耕产业领域,用所学知识参与真项目、真课题,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丰富创新实践,更好地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和时代变革的挑战。

南工大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2024年,基于产业集群设置的7大招生专业集群,有助于青年学子进一步明晰个人成才方向、规划发展路径、实现价值追求,为每一位青年学子插上高飞的翅膀,足不出校就能接触并学习到最新、最实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奔赴理想的远方。

亮点二:

扩容“中科院英才班”,打造卓越培养模式

根植于南工大校所联合、科教融汇、协同创新的“英才班”沃土,青年学子可以尽情施展才华、贡献智慧,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多年来,南工大与中国科学院四个相关院所联合开设了备受广大考生青睐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才班,通过实行双导师制,共同培养相关学科领域高水平科研型人才。

今年学校继续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扩大合作,为更多优秀学子创造卓越的成长环境,提供精英化培养平台。2024年学校土木工程(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联合培养)、职业卫生工程(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2个英才班专业首次开启招生。专业采用3+1学习模式,前三年在南京工业大学学习,第四年在相关研究所学习实践;实行学校、研究所双导师制度,让师生接触交流更加紧密;择优保送学生至研究所深造,攻读研究生;毕业后颁发南工大学位证、毕业证和“联合培养证书”。

英才班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子们将在双导师的指导下,深入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实践创新活动,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南工大英才班,拥有一流的学习条件与师资,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终将化为你向上攀登的阶梯,支撑着你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

亮点三:

升级拔类创新基地,开辟成才“快车道”

南工大作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14所“2011计划”高校之一,先后设置2011学院和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011学院采用 “全程导师制,全员书院制”的培养模式+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本、硕、博”联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满足学生对于“个性化、小班化、全球化”培养模式的需求,为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学、机器人工程6个拔尖创新人才班招生。建院以来,2011学院已有的七届毕业生,全部实现高质量升学就业,并且不断涌现被媒体报道的升学率89%的“神仙班级”。

2011学院是南工大的教学改革“试验田”、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特区。2024年学校省级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全面启动,为拔尖人才培养再添新动能。专业基于江苏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点,依托学校进入化学、材料学、工程学3个跻身 ESI全球前千分之一的学科,形成了绿色化学、纳米化学、催化化学和生物化学四大方向,加之学校在化工领域的国家级、省部级优势科研平台,以及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化学类优质资源等,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不同化学专业领域的成才发展需要。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依托南工大2011学院、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平台,你可以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实现高端人才的贯通培养。

亮点四:

科产教融合全覆盖,让未来触手可及

实践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也是开启职业生涯的钥匙。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南工大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全面联通。

学校以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0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产业、企业和政府建设“国家—省—校“三级现代产业学院,超过90%的本科招生专业享受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教授们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将产业真题嵌入教学过程。2024年学校与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智能建造卓越工程师班也将首次启动招生。

学校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与中国建筑、中石化、华为、中兴、华润等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实习、就业机会;多措并举进一步深化招生、培养、就业三联动机制,让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真正服务于国家建设。

亮点五:

拓展微专业领域,解锁无限可能

在知识大爆炸的当下,宽口径、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更容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惟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潮流中屹立不倒。

为顺应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科技发展接轨,学校设置微专业,促进多学科交叉共融,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学校开设城市空间信息工程、低碳建筑智能化、工业智能、分子智能设计与计算模拟、智能交通与智慧公路和石化企业管理等6个微专业,通过科学设计一系列短学程、模块化、跨学科的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兼具创新性、实用性、系统性的学习套餐,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助力学生成为宽口径、多方向、复合型人才。

南工大微专业

微专业的开设,将拓宽学生的学科边界,扩展未来职业发展空间。学校已规划新建氢能科学与工程、膜分离工程、碳金融管理等微专业,进一步加强优势工科与新兴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为专业插上绿色、智能之翼,提高了学生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亮点六:

专业转出更宽松,个性发展更通畅

学校充分尊重学生专业自主选择权,宽松友好的转专业政策给予同学们二次选择机会,让每一位南工大学子都可以实现个性化发展。

南工大从2024年起,出台新规:所有符合报名条件的在校本科生,可在大一、大二春季学期提出转专业申请。学校为学生学业自主发展提供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申请转专业,不设转出门槛,且无学分绩点和先修课程限制,经考核合格后,即可转入心仪的新专业学习,成功率达70%。

畅通的转专业政策,将为你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摄像 高一鑫 朱君贤

剪辑 唐嘉钰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