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下水+订单刷新!江苏镇江船海产业逐浪攀高风劲好扬帆
2024-05-24 11:18:49

3月27日,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江苏省镇江市振兴海洋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无限航区多功能甲板运输船“览海鸿运”顺利下水。镇江研发、镇江建造,该船首次采用三桨混合动力推动,也是目前省内最大的甲板运输装备之一,完全满足国际贸易进出口运力。

4月,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再获德国干散货巨头奥登道夫散货船订单,较去年同期订单额相比增加10%。当月,该公司新接订单量14艘,手持订单量达到58艘,而作为老牌船企的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在手订单同样饱和,其生产任务已排至2025年,部分订单交船期已排至2026年。

一边是紧锣密鼓地交付下水,一边是订单“进度条”频频刷新。数据是最好的佐证,1-4月,江苏镇江全市船舶海工规上企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24.2%,展现出旺盛活力和澎湃动能。

去年,镇江市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这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船舶海工产业发展火热,这与造船市场持续景气的整体大气候息息相关。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桂忠分析,疫情过后,国际航运市场全面恢复,运力迅速回升,加之,老旧船舶更新换代加快,这两年船舶市场明显反弹。“尽管在手订单充足,但我们时刻保持平常心,深耕全回转特种船舶,并在智能化、新型动力等高技术方向持续精进,积极拓展‘一带一路’等国际市场。”

外部环境虽然重要,但内因才是根本原因。市工信局(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近年来,来自全球宏观形势、环保法规、技术与安全规则等多方面挑战与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镇江市船海行业应变求变,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随着我国船舶制造行业加快转型升级,高端船型逐渐成为市场未来发展的重点,镇江市船舶制造企业也纷纷加强高技术、高附加值“两高”船舶研发,并在市场上收获颇丰。

机械轰鸣、焊花闪烁,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承建的深远海养殖网箱公共试验服务平台(湛江湾一号)项目正在紧张推进之中。大津重工副总经理朱彬告诉记者,今年4月该项目正式开工,计划明年3月交付。开建这一堪称全球首创的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标志着企业在推进深远海养殖工船建造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得益于专注自主创新,大津重工致力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在风电安装平台、打桩船、引航船等特种船舶研发生产上结出累累硕果。高技术带来高价值,仅该深远海养殖平台项目合同金额就接近1.7亿元。目前企业手持订单58艘,合同总金额高达58.9亿元。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出台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全球航运业、造船业加快脱碳减排进程,船舶制造行业节能减排力度随之加大。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海飞表示,适应市场新变化,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优化产品结构,低碳燃料动力占比持续提高,已占总计划生产量的两成。目前企业正着力推进船用甲醇燃料、氨燃料等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产业化应用。

镇江船厂也在积极转型发展绿色、环保、新能源船舶。今年1月,由镇江船厂为德国船东建造并参与详细设计的5650载重吨的自卸水泥运输船——“CEMCOMMANDER”完工交付,顺利启航。徐桂忠告诉记者,该船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集机械式和气动式装卸于一体的自卸装备,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含新量”十足的同时,“含绿量”同样可圈可点。“由于安全、绿色环保、低能耗,这条船每年可节省高达20%的燃料、减少25%的碳排放量,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从常规船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迈进,“高端化”已成为造船工业的鲜明标识。市工信局局长李莉珺表示,镇江船海产业向来企业众多、产品门类齐全、人才技术储备充盈。紧抓“两高”船舶发展机遇,镇江充分发挥船海产业历史底蕴优势,立足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船舶动力新能源技术、镇江船厂新能源船舶制造经验、省船研所新能源船舶设计能力、大全集团船舶电配优势等资源,引导行业加快迭代升级,实现从“高订单”向“高价值”攀升,打造江苏省船舶动力基地和新能源船舶生产基地,引领更多“镇江造”“两高”船舶向着远洋深海扬帆远航。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