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锤”导弹早已装备部队,俄缘何此时才官宣正式入列?
2024-05-24 12:28:42

俄罗斯海军正式将“圆锤”潜射弹道导弹纳入现役装备序列,从立项研制到正式入列耗时近26年才修成正果。

据《环球时报》日前援引俄塔斯社报道称,莫斯科热能工程研究所股份公司(MIT)宣布,俄罗斯国防部已签署命令,正式将莫斯科热能工程研究所股份公司研制、沃特金斯克机器制造厂股份公司生产的R-30“圆锤”(Bulava)潜射弹道导弹纳入俄罗斯海军现役装备序列。

这款导弹将成为俄未来一段时间海基核力量的核心装备,也是核威慑的主力武器。那么,这款导弹为何在2018年列装后6年才正式宣布服役?俄下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又会如何发展?

从2005年首次试射到2024年官宣正式服役,“圆锤”导弹进行了近40次发射。

二十余年磨一剑

核力量一直是强国或大国维持大国地位和国际力量格局的战略支撑。为了保证核威慑力,构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备受大国的重视。在“三位一体”核力量中,在机动性、隐蔽性、快速反应能力、突袭效能和生存能力等都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海基核力量又是重中之重。

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核大国,俄罗斯也非常重视海基核力量的发展。今年2月3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说,俄海军“波扎尔斯基大公”号核潜艇当天驶出北德文斯克造船厂船坞,进行出海测试。该潜艇是955A型“北风之神-A”系列的第五艘潜艇,于2016年开始建造。该潜艇计划在今年交付——俄罗斯媒体1月报道说,2024年俄罗斯武装力量将接收一系列武器装备,其中将包括2架图-160M战略轰炸机、“波扎尔斯基大公”号“北风之神-A”级核潜艇。

俄罗斯计划建造7艘“北风之神-A”级潜艇,计划在2027年全部交付部队,加上已经列装的3艘“北风之神”级,俄罗斯将拥有10艘“北风之神”系列潜艇(目前,俄海军拥有12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其中5艘是“德尔塔-4”型,配备了R-29RMU液体潜射导弹,7艘是“北风之神”级系列核潜艇),而上文提到的“圆锤”导弹则是“北风之神”系列核潜艇的主要武器装备。如果未来俄罗斯海军还是延续12艘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规模,那么,“北风之神”级系列将是绝对主力,“圆锤”导弹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R-39导弹三次试射失败让俄罗斯坚定将固体潜射弹道导弹作为发展方向,作为“北风之神”核潜艇研制计划的配套产品,基于“白杨-M”公路机动洲际导弹的“圆锤”导弹计划正式上马,导弹研制工作由俄罗斯莫斯科热工所研制,据称70%零部件与“白杨-M”导弹通用。导弹采用三级固体发动机,弹长12.1米,弹径2米,弹重36.8吨,导弹最大射程超过9100千米,可携带6个分导式核弹头,核弹头当量在10-15万吨之间。为了增强该导弹的突防能力,该导弹采用了速燃发动机、综合干扰装置、机动变轨等增强导弹突防能力的措施和设备。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星光制导,有消息称该导弹还可能使用了卫星制导,其命中精度达到120米-150米级别(CEP)。

首次海上试射采用水上发射方式,导弹采用便于跟踪观测的涂装。

虽然大量设计沿用“白杨-M”导弹,零部件通用程度也很高,但是苏联解体对整个国防工业冲击非常大,加上经济凋敝,导致“圆锤”导弹研制计划磕磕碰碰。2005年9月27日,“圆锤”导弹进行首次海上试射,由“台风”级“德米特里 东斯科伊”号核潜艇执行,首次海上试射以水上发射的方式进行,发射获得成功。之后,“圆锤”导弹开始进行难度更大的水下发射试验,厄运也开始降临,截至2023年8月,“圆锤”导弹近40次发射,至少7次试射失败,还有多次试射部分成功,而且在2006年和2008年出现连续试射失败(一年时间连续三次试射失败),当时还引起了高层的重视,对项目展开调查。对于失败的原因,2020年,俄罗斯莫斯科热工技术研究所总设计师尤里·所罗门诺夫院士接受媒体透露时表示,导弹试射失败是制造缺陷和行业现状造成的。

2009年之后,“圆锤”导弹否极泰来,试射工作进入比较顺利的阶段。2012年6月,海军总司令维克托·奇尔科夫表示:“布拉瓦导弹事实上已经投入使用”。“布拉瓦”导弹在2013年开始进入试装备。2018年,俄罗斯媒体报道说,“布拉瓦”导弹正式列装投入使用,但这个说法是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工人士所说,并不是军方大大方方的官宣。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5月22日,俄罗斯海军在白海进行了一次弹道导弹试射,4枚“圆锤”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从“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首艇“尤里 多尔戈鲁基”号上先后升空,命中位于库拉靶场的预定目标,4枚导弹首次齐射,标志着该导弹已经进入技术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笔者看来,2018年“圆锤”导弹已经进行了齐射试验,技术状态比较稳定,但主力潜艇“北风之神-A”还没入列,2018年导弹还是处于试装备状态,潜艇战备值班也可能没有常态化,这也是为什么2018年过了近6年时间才官宣正式入列。到了2014年,潜艇数量也达到了7艘,正式官宣“圆锤”导弹入列也就名正言顺。加上俄乌冲突爆发两年后,俄罗斯面临的战略压力依然不小,核武器在维护俄罗斯国家地位和战略安全的作用更加凸显,在这个时候官宣导弹入列也是一种对西方的核威慑——近期举行战术核武器演习也是为了核威慑。

“圆锤”导弹进行齐射试验。

下一代潜射导弹发展展望

“圆锤”导弹的正式列装对于俄罗斯海基核力量来说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不仅意味着该导弹技术状态已经成熟,可以担负战备值班和核威慑任务,而且意味着苏/俄潜射弹道导弹从液体转向固体装备体系取得了成功。相对于液体潜射弹道导弹,固体导弹尺寸更小,反应速度更快,比如R-39导弹重84吨,R-29导弹重40吨,这也导致R-39导弹只能由有“水下巨兽”的“台风”级核潜艇携带。

从综合性能上讲,“圆锤”达到了世界主流潜射弹道导弹的先进水平,与美国“三叉戟”-2D5、法国M51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只有在射程和投掷能力上略弱于“三叉戟”-2D5的改进型。作为海基核力量的核心装备,提升潜射弹道导弹性能一直是核大国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潜射弹道导弹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跨代式发展的型号越来越少,更多是在现役导弹基础上进行改进,比如美国为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哥伦比亚”级选择的就是“三叉戟”-2D5的改进型——“三叉戟”-2D5L,而法国则在M51基础上推出了M51-3型。因此,未来俄罗斯下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如何发展是一个有意思的探讨话题。

“北风之神-A”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配备了16枚“圆锤”导弹。

在笔者看来,俄罗斯下一代潜射弹道导弹有两个选择:一是随大流,不断改进“圆锤”导弹;二是推出基于新一代公路机动弹道导弹“雪松”发展的全新潜射导弹。“圆锤”导弹改进的方向包括使用高超声速弹头、改进制导方式、增强突防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等,更好地突破美国的反导围堵,选择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技术风险较小、成本投入也少。目前,“雪松”导弹的信息非常有限,是否会使用“圆锤”导弹部分技术也值得关注。

去年12月,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说,俄正在研制用于取代“亚尔斯”陆基战略导弹系统的新型机动式战略导弹系统。俄战略火箭兵的机动战略导弹系统计划装备高超声速弹头。据报道,俄战略火箭兵目前只有固定部署的“先锋”装备了这种弹头,第一个“先锋”高超声速导弹团于2019年投入值班。

其实,“雪松”导弹项目在2016年左右就有相关传闻,但有一段时间项目可能被暂时搁置,2021年,俄罗斯军工人士又透露,俄国防工业企业已经开始了代号“雪松”的科研工作,以研制新一代导弹系统。普遍分析认为,相对于“亚尔斯”导弹,“雪松”导弹拥有更大的投掷能力和更远的射程,配备最新研制的突防装置、弹头和制导系统,以应对美国反导技术的进步。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