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镇江文化元素融入教材设计,江苏大学的这项学生竞赛讲好“镇江故事”
2024-05-24 13:31:25

扬子晚报网5月24日讯(通讯员 吴子友 记者 万凌云) 5月22日,一场精彩纷呈、别开生面的教材设计大赛,在江苏大学互联网+江南文化传承与传播实验中心开始了。本次决赛共有22件作品进入展示环节,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22位选手,向评委和观众热情推荐了自己编写的具有镇江元素的国际中文教材,展现“国际中文+地域特征”的无限可能。

现场

记者了解到,江苏大学国际中文教材设计大赛的前身是由江苏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发起的一项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缘起于汉教专业必修课程《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其初衷是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来检验教学效果。随着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潮流,该项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不断丰富,如今已发展至第三届。

第三届国际中文教材设计大赛致力于探索探究“中文+地域特征”教材编写理论及编写模式,构建具有镇江地域特色的中文教材实践体系。其中,将“可听闻”“易走进”“能感知”的镇江人、事、物等写入教材,编写具有镇江元素的汉语类、文化类、专业类、职业类国际中文教材,以期满足来镇国际学生的学习及生活需求,丰富国际中文教学内容,提升来镇国际学生的汉语及文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决赛现场,主持人首先向评委老师和观众宣读大赛宗旨和决赛规则,奠定了后续井然有序的赛场环境。接着,主持人介绍了每一件入围作品的基本信息,让在场人员对入围作品有一定了解。

随后,大赛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每一位参赛选手各显神通,从教材调研、设计理念、内容构成、教材特色等层面对所设计的教材进行汇报,为在场师生献上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汇报。

评委老师从“镇江元素、教材名称、前言与目录、体例编排、字体与行间距、图标与插图、数字化呈现、封面设计”等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分。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决出了最终名次。

汇报展示环节结束后,评委老师纷纷表示各位“教材推销员”的汇报过程让人很“心动”。专家评委一致称赞本届大赛参赛选手勇于创新,让大家看到了“国际中文+地域元素”教材编写的可行性。此外,参赛选手与时俱进,灵活运用融媒体技术,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巧妙融入到教材编写中。

最后,评委团鼓励参赛选手以本次比赛为契机,继续在教材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上探索,向世界讲好镇江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本届与往届教材大赛的获奖作品将在江苏大学文学院展厅进行为期一周的展示,以供广大师生学习观摩。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