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走进语文课堂,未来教学场景在江北具象
2024-05-24 16:50:11

教室里,未来的课堂会是什么样?上课时,怎么用好人工智能这个帮手?课堂外,教师队伍的培育、成长又将驶向何方?5月23日,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心)主办了一场智能研修平台助力高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研讨活动,为以上这些问题呈出了一份“江北新答卷”。活动中,两堂讲授《边城》的语文课获得了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脉络在南京江北新区逐渐分明,教师队伍发展的崭新蓝图也在该智能研修平台赋能下徐徐展开。

(活动现场)

拥抱科技、享受科技,教师用上AI利器

活动当天,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报告厅现场授课的是该校老师周琼,与此同时,南京市第十四中学的吕慧敏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在线上直播,为学生们教授《边城》的节选段落。

(扬子中学周琼授课现场)

作为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边城》深受欢迎,而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逐渐走进故事主人公翠翠的内心世界,更体会到沈从文创作之时世代镜像的价值。两堂课都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木刻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借助智能研修平台,课程进行远程、多终端教研,打破了时空界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智能研修平台,让教研更加自主化、个性化。扬子中学语文组教研组长顾海学在课例汇报时说:“智能研究平台背后的支撑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它们对课堂的观察是细致、全面、深入的,而要实现科技与传统教学的平衡,寻找两者之间的融合,就必须拥抱科技、享受科技、利用科技。”他还表示,智能研修平台在学习目标分解路径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为语文的课程设计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扬子中学语文组教研组长顾海学)

智能研修平台的另一大作用是,依据平台产生的数据对课堂进行数字化分析,无论是老师的行动路径、语义文本分析,还是学生参与度、活跃度,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一览无余。借助该平台的这一能力,南京市第十四中学老师夏西玲对同步线上授课的吕慧敏老师进行课例说明,智能研修平台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课堂教与学的行为,实现以评促教。她说:“在智能研修平台助力下,通过数据和技术的帮助诊断课堂、调整课堂,可以达到教-学-评三个目标的一致性。”

(南京市第十四中学老师夏西玲)

项目的重要智力支持——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汪雅霜,南京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徐晓彬,也分别在活动中从理论与实际结合、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强调教师更要注意自身能力的成长,要对已有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与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语文教得更好。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汪雅霜)

(南京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徐晓彬)

未来已来,多方协力,勇于创新未尽之美

“这是一场破冰行动。”这次课程改革是基于对新课改深入思考后的课题研究,进一步理清了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意义及其理论溯源,最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落实到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的道路中,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育科研部部长黄海旻在活动中表示,“新课改背景下,智能研修平台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样本与教学资源。而当下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我们的是,进行最大化的资源辐射以及创造性生成,它的路径是框架建构-AI生成内容-人工优化。”她希望通过智能研修平台,让人工智能助力完善教研的新样态,形成教研的新模态,更希望能够为教师的个人成长助力精准画像,形成教研的新生态。“未来已来,面对教育的实践难题,我们要勇于创新未尽之美,向着教育的理想境界,我们要不断攀升。”

(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育科研部部长黄海旻)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向,智能研究平台强大的功能和灵活的应用方式,还为高中语文的教学评价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黄海旻说:“语文学科的优势就是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培养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扬子中学校长赵林刚表示,将继续借助智能研究平台,更有效地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更加科学、系统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校长赵林刚)

智能研修平台的试点工作,由中央电化教馆牵头推进。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讲师李晓艳,在活动中详细讲解了系统的运行方式。据了解,智能研修平台仍在进一步优化,之前使用的2.0系统在活动当天已经迭代为3.0系统,在不断的平台技术加持下,能更好地实现“教的精准、学的高效、评的全面”。

(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讲师李晓艳)

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周强在活动中表示,期望各方共同努力,在江北新区打造未来教育的探索实验区,开辟教育发展的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的新优势。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市江北新区“十四五”期间致力打造未来教育实验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积极借助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为教师成长开拓新的路径。

(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周强)

“如今,高密度的智能研修教研活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常态化使用平台,一大批公司挤进这条赛道,这都说明了智能研修教研应用场景是有生命力的。”南京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凌嵘在活动中说。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历来重视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进行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导,积极开展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人工智能助力教师队伍建设”项目研究工作,大力推进智能研修平台的应用和推广工作。

(南京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凌嵘)

赵林刚表示,本次研讨活动时间有限,但其影响是深远的,在活动结束之后,扬子中学将继续从区域层面总结,深入研究和应用智能研究平台,指导教师读懂数据、用好数据,为教师智能研修提供科学的路径和方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江北记者 杨彩红 见习记者 杨凯 通讯员 孙旭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