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时突然觉得头晕,一查竟是“中风”了 | 世界预防中风日
2024-05-24 19:54:13

近期,42岁的朱先生玩手机时突发头晕,之后症状愈发严重,前往医院检查发现竟是“中风”了!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专家提醒,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18-50岁)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10%~15%。缺血性卒中,中医上也称为“中风病”,其病因多样、危险因素多、发病机制复杂,容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导致不良后果。

出现头晕、肢体活动不利索,竟是“中风”了

前不久,朱先生晚上玩手机时突然觉得头晕,当时也没在意,没成想第二天起床后,左手活动开始不利索,拿手机时直接掉落,行走时左下肢也变得沉重。朱先生本以为休息后能有所好转,但随后症状逐渐加重,于是赶紧前往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完善颅脑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区急性梗塞,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刘红权将其收住入院。入院后进一步了解发现,朱先生长期吸烟、饮酒,且有家族遗传性高血压病史,但因为害怕形成药物依赖,并没有规律服用降压药,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血压都在180/110mmHg以上。朱先生来院就诊时已经错过了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的黄金时间,增加了致残风险。刘红权主任予以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特色院内制剂中风瘀热颗粒口服1周后,朱先生行走基本正常,左手活动也明显好转。

青年缺血性卒中危害大,预防牢记这四点

“缺血性卒中(中风)在发病早期常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见肢体活动不利、视物模糊、言语不清等。”刘红权主任说,“其发病因素多样,常见的病因有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专家强调,心房颤动、炎性血管病变、动脉夹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为青年卒中的罪魁祸首。因此在卒中发生后应进行系统的病因筛查,除了血糖、血脂等指标外,还需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心脏彩超、心电图、免疫指标等相关检查,及时明确发病原因,以降低再发风险。

据了解,刘红权主任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研制的院内制剂“中风瘀热颗粒”,主要用于中风急性期瘀热证,由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等药物组成,能够起到凉血化瘀的疗效,在长期的临床使用中取得了理想效果,并已成功获批国际专利授权。而针对青年卒中的预防,专家给出四点建议:

1、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家族性高血压、糖尿病史等的人群,如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2、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3、减少烟酒摄入,健康饮食,勿暴饮暴食,控制体重;

4、当身体出现卒中样症状时,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评估病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

通讯员 殷舒月 江淑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