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男孩膝盖窝长出鸡蛋大小的包块,两个小孔清除囊肿根治病变
2024-05-26 16:52:21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为一名腘窝囊肿患儿开展了关节镜微创治疗。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手术只在膝关节开了两个“小孔”,仅半小时就清除囊肿,解决病变,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疾病复发率。

膝盖窝的小包块,竟是关节里长了个囊肿

5岁多的小鱼(化名)近日总觉得右腿膝关节不舒服,尤其是弯曲时会有些疼痛。爸妈查看后发现,膝盖窝长了个“鸡蛋”大小的包块,便赶紧带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门诊查看。接诊的刘飞副主任医师详细查体,结合核磁共振检查后诊断为“右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周围囊肿,2岁以上各年龄段都有可能出现,儿童患病多以原发性为主。“正常情况下腓肠肌内侧头滑膜囊有一个双向流通的通道,如果通道成为单向活瓣,关节液就只能向滑膜囊流动而无法逆流,造成“只进不出”的情况,进而导致滑膜囊积液增多,体积增大形成囊肿”,刘飞主任解释到。

关节镜微创取代传统手术,安全高效更精准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鱼住进了骨科病房,准备手术治疗。商讨手术方案时,家长表达了对微创手术的需求,并希望尽可能减少创伤。于是,刘飞主任在专科小组内展开了讨论。

传统手术方案是让患儿趴着,在腘窝后侧做一个约10cm的“S”形切口切除囊肿,不仅创伤大、瘢痕明显,还可能继发神经、血管、皮肤损伤,限制孩子的运动功能。且由于是从囊肿外部剥离,切除不完整,没有解决单向流通的根源性问题,因此有一定的复发率。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关节镜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儿童膝关节手术中。“关节镜下内引流术”可通过关节囊裂口切除瓣膜,变单向瓣膜为双向流通,治疗关节内原发病变,减少滑液产生来源。复发率较低,安全微创,疗效好,该方案成为小鱼手术的首选方案。为进一步减少创伤,手术团队决定将“三孔”操作减少为“两孔”。


5月17日,骨科刘飞副主任医师带领侯华成医师等团队成员为小鱼实施了手术。仅在膝关节前后开了两个小孔,将关节镜从前端进入,穿过髌骨、前后交叉韧带等,避开重要神经和血管,准确到达内侧半月板后方病变处,再将手术刨刀从关节后伸入囊肿,在3倍放大的数字影像下,从囊肿内部清除囊壁,同时切除单向瓣膜。大约半小时,手术就完成了。由于创伤小,术后第二天小鱼就可以下床活动了。


保护好孩子的膝关节,发生损伤要尽早就医

刘飞主任表示,经过该院骨科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愈后是比较理想的,微创、彻底、美观,对未来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也不会有影响。但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也非常重要。“通常来说,腘窝出现肉眼可见的包块时,囊肿已存在半年以上,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疼痛、屈伸受限、下肢运动不便等。该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临床观察提示,大部分患儿在此前都有过膝关节轻微损伤。”

专家提醒,当前儿童膝关节患病逐年增多,儿童医院骨科每年开展100余例关节镜手术,包括盘状半月板成形术、儿童关节内骨折镜下手术、关节镜下髌骨脱位手术、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内引流术等。因此,家长要进一步提高对孩子膝关节健康的关注,做好运动防护,保护好膝盖。

通讯员 张艾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