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芳茂山唤醒记
2024-05-27 13:48:08

“家门口的芳茂山,大变样了!”常州市横山桥镇西崦社区居民秦彩萍感慨道。

初夏的芳茂山公园,绿意盎然,鸢尾、波斯菊、蔷薇竞相开放。游客熙熙攘攘,有人边逛公园边直播,有人穿着汉服拍写真,“诗和远方”在家门口呈现。

破茧:老山亟需“复苏蓝图”

芳茂山南北绵延数里,风景秀美。明代著名思想家谢应芳晚年定居于此,留下“为爱横山山水清,山前筑室小溪萦”的佳句。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横山桥镇工业经济尤其是化工产业突飞猛进,但生态环境保护却没有跟上。大大小小的工厂破坏了山体植被,污染了河流水质,山脚下企居混杂,居民苦不堪言。“住在化工厂周围,安全没保障,噪音也大。一下大雨,山上下来的水流湍急,低洼处很容易就淹了。”秦彩萍说。

“提起横山桥,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化工之乡’,而不是‘山水小镇’。”横山桥镇党委副书记冯越超说,要唤醒沉寂的芳茂山,必须先改变它的面貌。这些年,横山桥大刀阔斧腾退化工企业、开展宕口整治,整顿山体周边环境。

2019年,芳茂山片区拆迁工作正式启动。“拆迁体量很大,涉及企业20余家、民房170余户,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啃下了‘硬骨头’。”西崦社区党总支书记周耀光回忆。

蝶变:生态修复换来如画美景

2021年,常州经开区启动芳茂山生态修复工程一期,聚力打造占地约350亩(23.33公顷)的芳茂山公园,总投资约1亿元,东至西崦中心路,南至华喜路,西至公园路,北至环山南路。

国有企业东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担纲工程建设,经区、镇两级多轮商讨,确立了“保护优先、修复为主”的总原则。“不能失了原本的山水韵味。”东方控股市政事业部负责人王健告诉记者,项目组顺应原有山势和水系,修补林带,复绿宕口,将小溪小潭扩面形成白龙湖、桃花潭。

在居民的提议下,一棵老榆树和一棵老香樟被保留在原地。如今,它们矗立在白龙湖的湖心小岛上,旁边是古色古香的应芳书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去年11月,芳茂山公园正式开园。公园里最“出圈”的要数“芳茂十景”——应芳书院,灰瓦白墙的建筑蕴含着浓浓的江南风情,纪念谢应芳晚年在横山桥修书治学之事;白龙飞瀑,瀑布依山而下,流入桃花潭中,岸边遍植桃树;闻音茶社,风吹竹动,茅屋掩映在竹影深处;白龙云影,天光云影倒映在白龙湖中,走上玻璃栈道,仿若在画中游……

“‘芳茂十景’的方案几易其稿,文史专家、居民代表都积极参与,每个景点的命名均有相应古诗可考,展现横山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王健说。

振翅:一体规划串起文旅动线

“酒香”也要会“吆喝”。横山桥顺势在公园推出应芳文化艺术系列活动,搭起“山水”群众大舞台,精彩的群众文化展演轮番登台。开园不到3个月,就办了2场年货大集、1场山水集市和1场大型招聘会。

今年,芳茂山上的白龙观还举办了梅花节,周边的人气越来越旺。“芳茂山”这个IP,终于火了。

如今,沿着公园2450米的登山绿道拾级而上,层次丰富的美景映入眼帘。“以公园为核心,整个片区构建了远山(芳茂山)、近水(白龙湖)、中岭(黄猫岭)的自然山水格局,同时整合大林寺及白龙观两大景点,一体展现横山桥独特的山水和人文景观。”冯越超说。

“我搬到了公园对面的紫霞花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心情更好了!”秦彩萍告诉记者,现在,亲朋好友来横山桥,都要来公园逛一逛。

“依托芳茂山公园、芙蓉水美村落、龙潭湖生态整治工程等重点项目,横山桥以山水资源串起文旅动线,正加速转化成乡村振兴优势。”该镇副镇长沈齐乐说。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