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苏州悬疑作家慢三:悬疑小说是我表达对人命运关心的手段
2024-05-27 15:36:42

5月27日,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阅文集团主办的第八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举行了颁奖典礼,苏州悬疑小说作家慢三的作品《狐之光》获得优胜奖。

从传统出版到网文连载写作,慢三的创作在这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日前,慢三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专访,聊了聊悬疑小说创作的那些事。

从传统出版转向网文写作

最大的挑战是保持不断更

作家慢三出生于湖南衡阳,现定居苏州,专职从事悬疑小说写作,《猪之舞》《犬之罪》《狐之光》这三部在起点连载的悬疑小说被合称为“动物三部曲”,《狐之光》此前获得了起点现实频道秋季征文大赛首奖,目前也已在推进实体书出版计划。聊及这部作品二度获奖,慢三有些不好意思的表示:“其实我很惭愧,也很感恩,因为我觉得没有做太多对社会或者对世界有意义的事情,我就是写点悬疑小说,获得这些褒奖很惭愧,当然这也会激励我去思考写作本身,怎么写出更多真正的好的作品去影响他人,或者在上面多下点功夫去努力。”

慢三过去做过电视台记者、脱口秀编剧、影视策划,最开始写小说时走的也是传统的路子,向出版社、杂志社投稿,转向网文写作是因为自己短篇集《尴尬时代》的责编离开出版社到阅文工作,负责起点现实频道,在这位朋友的邀请下,慢三才开始了网文写作,“那时候我就知道起点是一个比较大的平台,朋友相邀自然而然的我就选择在这个平台上写作了。”在慢三看来,不管是传统的写作方式还是网文写作,就写作本身而言差别不大,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发表的平台,内容创作逻辑不因发表平台的变化而改变,最主要的改变其实在写作过程体验上,“传统的写作在创作初期是没有人来干预我的,我想写什么写什么,写完后再修改再投稿,这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的体验。网文的写作在我看来会更规范。”慢三也透露了自己创作一部网文大致的过程,“先出一个故事大概,然后编辑看看觉得问题不大的话就出一些样章试试,如果都感觉不错就会攒稿子,攒个十万字开始连载,一边连载一边写新的章节直到结束。”

网文连载所具有的互动性给慢三带来了不一样的创作体验,这种互动不仅仅是作者和编辑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有作者和评论区的读者们,在保有故事整体框架的情况下,慢三会根据读者们的留言来对细节做一些调整。读者们的建议或者意见对慢三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最大的压力还是在于网文需要保持更新的特性,“它不像我独立写作的时候,今天状态不好就少些一点,或者今天放空就不写了。连载是不行的,要持续有一定字数的更新,这方面压力比较大。”

人性的光辉是悬疑小说最动人的闪光

慢三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悬疑类型小说,这次获奖的《狐之光》也不例外,这部小说以街上突然出现自称来自过去的神秘女子为引子,讲述了一桩多年以来连环女性失踪案背后的追凶故事,谜案追踪的故事情节背后慢三想要传达的实际是关注和思考当下时代女性的命运问题。

“类型小说,类型特质越纯粹越经典,越能吸引读者,像悬疑推理类型小说,谜题、破案、寻找真相这些都是能吸引读者的地方。但真正能打动读者的内核还是在于作品如何去呈现人性的光辉。”慢三认为,一部好作品打动读者的往往会是其人物身上的一些品格和特质,比如说勇敢、坚强、爱等等,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跨越时间长河依然有动人的力量,这也是经典类型小说历久弥新、百读不厌的原因。

慢三平时也关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各种案件,但他的关注点更多的在于故事本身,“社会新闻只是提供了一个角度或者一个素材,但是我会去看这个故事在说什么,这个人物想表达什么,然后把这个故事内核演变成一个新的故事。”慢三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创作逻辑,他的创作就像是在空白的画布上一幅画,在创作初期会定下主题,“我会先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这很重要,这个定下来了我才能找到我创作的动力。”

在确定主题后接着确定类型,再做主线和人物小传,明确人物的故事人物和成长路线、人物关系,再将人物与主题做绑定,最后才是写故事,设置悬念。“我的创作理念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类型化的手段去表达我个人所关心的人的命运,故事本身的离奇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的内核、主题及人物都是非常现实主义的,能够打动普通人的有着真挚情感的东西,这样的创作才会有价值,小说也才会更有品质。”

新作正在计划中

想写的故事一般都能水到渠成

《狐之光》是2023年下半年在起点连载完结的,今年上半年慢三继续写作,现在已经在现实频道完成了长篇小说《困在循环里的曹雨来》,这是一部颇有奇幻色彩的小说,套着无限流的外衣但内核非常现实主义。

当下慢三也已经写了几个新作大纲了,“比如说婚姻悬疑或者是家庭悬疑,从一个罪犯的视角来看待一段现实历史的传记型的,当然需要跟编辑老师去沟通,具体先写哪个还不一定。”

在“动物三部曲”后,慢三表示之后不一定还会以系列的方式来写作,“是不是系列我觉得不重要,关键是自己想要写的故事,如果是个好故事,一般都会水到渠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