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来客”现身安家 生态底色再添新彩
2024-05-27 17:31:18

清脆婉转的鸟鸣、油光锃亮的羽毛,时而跳跃追逐、时而闲庭信步。近日,在位于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的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的大草坪上,一批“天外来客”现身安家,乌鸫、白鹭、灰脊翎等一批“三有”、野生保护动物与绿地鲜花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绿色升级 丰富厂区生态脉络

从京杭大运河畔的梧桐大道步入戚电公司厂区,假山花园、绿树成荫,满目葱绿,整洁平整的柏油马路像一条飘带,串联起路两旁的厂房与生态区。

“这几年的厂区环境不断提升,春暖花香、夏雨蝉鸣、秋收荷塘、冬藏鸟鸣,工作之余走在厂区更是赏心悦目。”已经在戚电公司工作三十余年的戚师傅自豪地说。

沿着戚电公司生态文明建设的脉络,一路走来,戚电公司深刻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走出了治理与发展“齐步走”的绿色之路。

“以前这一片区域是堆煤场,煤粉纷飞,寸草不生,现在变成了生态农场,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与“网红”冷却塔相映成趣。”

戚电公司与丁堰街道深度合作,携手将面积约27亩的废弃堆煤场改造成四季如画的华堰林,职工足不出“厂”就能享受绿色萌动、花香萦绕、群鸟翔集的“绿色福利”,也为所在运河工业带打造了一个具有生态魅力的环保样本。

绿色生态,贯穿戚电公司前进的每一步。

技术创新 迈出发展坚定步伐

作为能源央企,戚电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大力实施燃机脱硝改造,先后完成了4台燃机脱硝改造工作,收到常州生态环境局表扬信。

“近年来,戚电公司已完成所有存量机组脱硝改造工作,与改造前相比,氮氧化物排放下降了60%以上,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今年4月,来自新华社、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记者走进戚电公司,深度报道戚电公司开展脱硝改造,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故事。

天蓝、地绿、水清,生态环境改善离不开科技保障。戚电公司把减污降碳、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作为攻关重点,描绘了一幅科技与环保“手牵手”的和谐画卷。

环境好不好,看脸色就知道。“本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结果,公司获得环保绿色脸谱,环保积分达12分(满分)。”

环保脸谱直观地展示了企业生态环境守法情况,也是戚电公司参与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最好的证明。

技术创新,让生态底色更添“底气”。

文旅焕新 开拓发展新维度

戚电公司于2018年建成的红色教育基地,成为系统内外闻名的红色教育阵地。先后获得首批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首批江苏省工业遗产等命名。

“红色教育基地建成至今,已累计接待各类参观超15000人次。许多学生、专家学者慕名而来开展红色教育、学术研究,成为公司一张‘红色名片’。”公司“电声”宣讲队队员小胡介绍道。

每年的企业“520”公众开放日、社会责任月,戚电公司都面向社会,敞开怀抱,为社会提供发电流程参观、安全用电科普等公益活动。

“电是从哪来的?”“冷却塔冒出的是烟还是水蒸气?”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参观者,戚电公司“电声”宣讲队打造了风格迥异的宣讲模式,受到了参观者的热烈欢迎。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地域优势赋予了戚电公司天然的文旅基因,形成了“红色文化+工业文旅”的特色品牌。红色文旅,点燃了企业文化特色引擎。

戚电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和“发展”“文化”三条底线驱动、交融、互促,走出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通讯员 李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靖宇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