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流经江苏、运河文化滋养江苏风韵!明清文学与运河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2024-05-27 19:11:12

扬子晚报网5月27日讯(通讯员 戴晓凤 记者 薄云峰)5月25至26日,由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文学艺术中心、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主办,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明清文学与运河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举行。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程彩霞,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梅景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左东岭、朱万曙,中国红学会会长孙伟科教授等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8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文学之都南京,在美丽的清凉山麓、石头城下,就明清文学研究与运河文化诸多学术前沿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会议由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会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主任冯保善教授主持。

大运河孕育出丰富的文化资源,明清文学的发展与大运河息息相关。文学作品中展现了运河沿岸丰富多彩的漕运文化、商贸文化、乡土文化、风俗文化等文化风景;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创作于运河周边市镇,不少重要的作家生活于运河周边市镇。大运河江苏段的历史,体现了经济与人文的和谐共振,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的相得益彰。会议主题聚焦于运河流域作家作品研究、明清文学中的运河文化、运河与明清文学的嬗变演进、明清文学与运河文化其他问题研究等四个领域,展开深入研讨,体现了学术研究服务于文化强国国家战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自觉,对于系统梳理大运河文化遗产,丰富大运河文化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价值,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本次会议收到60篇高质量论文,会议论文集共900页,总字数约90万字左右。是明清文学研究的“运河转向”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必然会推动明清文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这一研究“范式”从酝酿到成熟,与主办单位的精心策划,与学术会议提供的研讨平台形成的学术催化剂作用,紧密关联,密不可分,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

记者在研讨会现场看到,参会学者老中青兼备,既有萧相恺、赵兴勤、陈书录、左东岭、朱万曙、等学界前辈,也有一大批中青年骨干。还有一批正在崛起的年轻学者。这意味着明清文学和运河文化研究学术氛围浓厚、成熟大雅、青春勃发,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该领域的学术探讨、研究、交流。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乔光辉教授介绍,深入研究运河文化,对解读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加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明清文学是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是特定时代的民族生活方式的生动的样本,而运河是近世,特别是明清两代沿运河流域生活和栖居的人们重要的与生活和人生密切勾联的重要地理环境之一,文学与运河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运河推进明清文学研究,不单纯是一个学术命题,也是学者将个性化的学术研究置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下,以学术研究服务于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自觉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将学术研究扎根于民族,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具体体现。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