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最大稻麦制种基地,加快建成种业强镇,这里正在打造“种业硅谷”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6-06 19:30:50

6月6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位于扬州仪征市刘集镇的金农种业稻麦制种基地看到,大片青黄相间的麦田,一片丰收景象,“我们这里种植的小麦一株有5个穗头,每个穗头籽粒35到45粒,普通小麦每个穗头只有30粒左右。”看到记者到访,基地负责人陈旭自豪介绍起基地里试种的小麦品种“扬麦25”来。


碧绿的秧苗

“‘扬麦25’株型紧凑,籽粒饱满,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的特点,表现相当不错。”陈旭介绍,就在6月1日,基地3600亩小麦迎来收割,当前正处在陆续收割状态。 看着身边的大片麦地,陈旭感叹,订单农业的推广,改变了当地小麦的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

据介绍,扬州金农种业是一家以种植、加工常规稻麦种子为主导,集研发、繁育、生产、示范、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司。已与丰乐种业、隆平高科、中国种业等大型种业上市公司,以及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镇江市农科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21年,公司通过刘集政府招商引资来到当地,在利民、建军等村流转土地近万亩,计划总投资1亿元,已投入约5000万元,将原本农户零散种植田块打造成优质稻麦制种基地。

沉甸甸的麦穗

水稻要丰产,育秧是关键。专业人员告诉记者,从5月5日起,基地开展育秧,准备了两条生产线,育秧期分批次满足3600亩农田。基地采用先做秧板田,后采用硬地硬盘集中育秧的方式。在大片育秧基地上配有喷灌器设备,通过喷灌技术,秧盘上的水被喷洒得更均匀,节省水资源,节省劳动力。小麦收割完毕后,基地计划种植3300亩“宁香粳9号”,现育秧工作已全面铺开,预计几天后水稻秧苗就可以下田栽播。

刘集镇农业农村局局长许涛介绍,扬州金农种业项目分为两期,目前进入到第一期,已建成低温烘干仓储中心1200平方米,配置天然气烘干机12组15吨,具备日烘干水稻150吨、小麦200吨能力,可有效覆盖4000亩耕地粮食烘干需求;建成育种研发中心380平方米,已研发推广水稻新品种1个(芯粳228),试验阶段新品种水稻3个、小麦4个。下一步将新建种子加工生产中心2000平方米,配套日产100吨种子加工生产流水线1条。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年生产培育优质种子1000万公斤以上。

丰收的喜悦

“种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前提。”刘集镇副镇长疏仁高表示,发展现代种业,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仪征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秦吉洋介绍,金农种业培育种业“强芯”,助力仪征农业按下了“快捷键”。刘集镇作为稻麦良种万亩示范区代表,以建设仪征最大稻麦制种基地为目标,在加快建成种业强镇上迈出了坚实步伐。通讯员 赵楠楠 陈晶晶 赵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