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苏州吴江开发区冲出一支精兵,“智能制造”为复工达产赋能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3-24 19:45:44

吴江华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丰电子”)位于苏州吴江开发区,目前有8000多名员工,主要生产电子元器件,原为一家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近日,在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后,华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达产率现已超90%。

受疫情影响,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复工之路相对艰难,劳动力短缺、员工“返岗率”不足等,困扰着企业。但华丰电子却跳开了“返岗率”的困扰,达产率现已超90%。

这个数字背后,是吴江开发区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一年5000万元奖励企业“机器换人”等系列政策引导。

在吴江开发区,有许多与华丰电子相似的企业。他们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初衷不尽相同,或为扩大产能,或为降低成本,或为提高良品率,他们在智能化改造中投入也各有差异,但在此次疫情中,他们都表现出了相似的抵抗力:用工不是难题,产能恢复迅速。

他们成为吴江开发区疫情之下从容复工复产的一支精兵。在达产率普遍超过70%的“加持”下,吴江开发区正加速奔向智能制造高地。

机器换人:智能企业应对疫情有底气

“机器一开,产能就来!”面对疫情,华丰电子副理张宏彰对公司花大价钱投入改造的智能化生产线非常满意。

“机器换人”让华丰电子对人力的依赖大大降低,员工已从11000余人下降到8000余人。在可见的未来,这一数量还可能再降。

人力虽然在减少,但企业的产能不降反增。尤其在疫情期间,当很多企业还在因为招不到人而无法复工时,华丰电子的生产设备已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对完成今年的发展目标,张宏彰充满信心。

在吴江开发区,经过“机器换人”的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大体与华丰电子类似。博众精工、英格索兰、康宁、恩斯特、索格菲、岱高、特意科、嘉诺环境、中达、瑞仪、亨通光棒等一大批智能制造企业正在加速释放产能,带动吴江开发区制造业整体复苏。

智造企业的火热开工,让其他企业看到了“机器换人”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由此不少企业行动起来,加入到“机器换人”的浪潮中。沪华五金电子(吴江)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以前也进行过智能化改造,但一开始感觉这方面的投入要比招工代价大,所以后续力度不是很大。现在,我们逐步加大了投入力度。”沪华五金总经理汪合肥说,目前公司引入了AR视觉系统与现场自动化生产线连接,使得生产自动化水平已赶上其他企业,目前公司复工率已达90%。

吴江开发区推动“机器换人”的成效,在此次疫情中得到检验。据了解,近年来,吴江开发区加快企业“机器换人”步伐,突出政策导向引领与智能平台建设,不断激励企业上马智能装备。2019年,吴江开发区共有84家企业享受“智能工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涉及奖励资金近5000万元。今后,吴江开发区还将持续以“机器换人”为抓手,促进传统产业进行自我革新,适应时代发展。

“新基建”提速:工业互联网助企稳产

前不久,吴江开发区获得了一项荣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

博众精工是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之一,企业在架设工业互联网时,原先主要考虑的是优化管理与生产流程。在疫情来临后,工业互联网却发挥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功用。

疫情期间,为了加快复工复产,博众精工新增了远程办公系统,为部分员工居家办公提供系统保障。此外,企业增设的人员临时出入系统、体温日报系统和封闭式管理系统,也为疫情防控增加了“电子筹码”。快速流通的信息,让企业成功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也让企业能够快速获知各方需求,有计划安排生产。

在博众精工复工达产的实践中,工业互联网只能算是“牛刀小试”。站在区域层面,吴江开发区有着更大的雄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步伐的保障,为“拉起”区域级别的工业互联网,吴江开发区作了充分准备:截至目前,光纤到企覆盖率达100%,开通5G基站超130个,且区域内已有部分龙头企业正在开展基于5G网络的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

未来,吴江开发区将依托工业互联网形成地标产业。这一过程中,吴江开发区将科学制定、合理规划工业互联网技术路线和发展路径,统筹实现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部署良性互动,聚焦优势行业,攻关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培育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

区委常委、吴江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范建龙表示,吴江开发区将以江苏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第二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核心,在政策支撑、资源供给、资金投入、人才供给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并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为契机,释放改革红利,优化招商环境,继续在全区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化危为机:南苏州崛起“智造谷”

危与机,始终并存。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但也为智能工业的崛起提供了催化剂。

智能工业本就是吴江开发区的鲜明底色。以电子信息产业起家的吴江开发区,近年来努力在机器视觉、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等智能装置方面实现突破,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吴江开发区已成为拥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全球最大的先进无油空压机、中小型挖掘机生产基地之一,国内最大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基地之一。

吴江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无论是复工速度还是产能释放速度,智能制造企业都要远超传统企业,这让不少传统企业负责人动起了向智能工业靠拢的心思,而当一家家传统企业完成转型升级,整个传统产业自然会“脱胎换骨”。

高质量发展必然以高质量产业为基础。面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吴江开发区正全力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全力招引优质项目,加快形成工业机器人、高端精密机械、智能控制系统和汽车智能装备四个特色产业。

吴江开发区已经立下了成为“全国智能制造的示范”的宏愿,其路径之一,是打造南苏州“智造谷”。

南苏州“智造谷”是比智能装备产业园更大的一个概念,这里是规划中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新一代半导体显示产业园(5G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中欧产业园等为载体,加速集聚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打造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高端智能装备产业核心区,成为推动吴江开发区“二次腾飞”的重要增长极。

“智能工业是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范建龙表示,吴江开发区将继续发挥智能工业全国领先的优势,更大力度引入和培育优质智能制造项目,加大智能制造产业投入,运用产业引导基金、“机器换人”扶持政策等,加快转换,形成新动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黄玉琴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