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舞剧《天工开物》打开“大明硬核理工男”的一生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6-29 07:35:37

由陆川担任导演的舞剧《天工开物》在江西成功首演之后,立刻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大明理工男的硬核人生”、“明制美学美呆了”、“一本百科全书为何看哭了观众”等,成为热门讨论。

南京的观众有眼福了,7月20日、21日,舞剧《天工开物》就将登陆南京保利大剧院。

《天工开物》,别名“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分上中下三卷18篇,426 页,59583字,插图121幅。

全书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而宋应星本人,一生经历六次科考落榜,最终与广大技术工匠为师。他用绚烂、宏大的方式记录了明朝的各项科学技术,写就了一本“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干”的《天工开物》。

舞剧《天工开物》有什么看点?陆川导演说,《天工开物》是一本百科全书,看似冰冷、科学、理性,但其中蕴含着一种滚烫的精神,“宋应星作为一个时代的‘逆行者’,肩负起一个民族的重任、文化的重任,这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发扬的精神。我们希望用影像去衬托那个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也希望家长带着孩子们来看一看,300多年前这样一个读书人,怎么去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

舞剧《天工开物》将宋应星个人命运与《天工开物》中的科学技术之美结合,通过舞蹈、影像、多媒体、装置艺术等多种元素的融合,呈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装置之美、技术之美、工艺之美。

作品紧扣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特征,五个篇章缀以东方韵味,结合现代科技装置呈现手段,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示“天工开物”的魅力,展现出宋应星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舞剧《天工开物》汇聚全明星班底,由总导演、编剧陆川,总编导高燕、孟可,作曲吕亮,服装设计阳东霖,舞美设计罗亚卓,视觉设计包尔温等国内顶级创作团队倾情打造,魏伸洲、马蛟龙、胡适、刘敬等杰出青年舞蹈演员担任主演,旨在用好江西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在主创团队看来,《天工开物》也是一幅承载着明代文化精髓的画卷。主创团队为舞剧《天工开物》打造了以“大”“简”“巧”为基色的明制美学,极具超然脱俗、风流雅致的舞台呈现。错落有致的书页,在推移、旋转、组合、分离之间融入多媒体的变幻,巧妙构建出极具张力的隐喻空间。

从农夫耕种、织女养蚕、酒曲制作到工人冶炼,打铁、抽拉风箱、麦浪、浇筑、劳动号子等声音融入音律,人民劳作的自得惬意被舞者欢快演绎。在书中找寻人物,用人物支撑舞台。

青年宋应星的扮演者魏伸洲表示,中场过后,色调由明转暗,六次落榜如梦魇般缠绕,从激动、失落、生气到失望、麻木,截然不同的情绪更迭,将观众深深带入宋应星的挣扎与醒悟。而同一个舞台,同一个角色,青年宋应星的扮演者魏伸洲和老年宋应星的扮演者用舞蹈讲述不同的经历,又在同一种精神下交融。

据悉,该部舞剧由江西文演集团、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出品,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北京猿动力泛娱文化集团、中共分宜县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江西文演演出院线制作运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