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书写永生难忘的芳华
2024-07-04 17:24:57

“站在足尖鞋上的疼痛和骄傲,我要把它写出来。”

20年前,第一次见到张晓惠老师的时候,我就被她的身姿吸引住了,无论在什么场合,她都呈一位脚站立,两脚跟相对,脚尖向外侧展开,双脚前后呈“一”字型。她膝盖绷直,背部挺直,整个躯干向上提。这种仿佛随时可以旋转与大跳的站法,有一种跃跃欲试的美,典雅、潇洒又舒展,使她完全不像伏案写出数百万文字的人。

那一年,在驶向九龙口的渔船上,张晓惠与我交流写作的心得,并披露了一个大计划:“等我有时间,我要把从前在文工团当芭蕾舞演员的经历写出来。那是我们这代人的青春。”与后来经过选调进入机关工作的张晓惠不同,文工团团友中的很多人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经历了演出机会的减少与自谋生路的艰辛,张晓惠聆听过团友身不由己的忧伤故事,也目睹过她们找寻生存机会的残酷往事,也许,在练功房流过汗,耐受开胯、下腰等痛苦锤炼的人,更容易保持乐观,再见她们时,张晓惠照旧看到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她有了一个心愿:“我要塑造一个女主人公,她无论受过什么样的委屈,都愿意选择相信,选择宽恕,她会从吞没她的一股股浪头中钻出来。她这辈子,直到花甲之年,依旧可以跳足尖舞。”

20年后,在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舞之渡》中,我看到一颗埋在张晓惠心中几十年的种子生根发芽,并结出了果实。小说以舞蹈天赋的文工团员秦磊执着、屈辱、坚韧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一群基层的文工团员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哭泣和自强不息。

作家以大量的心理描写,与秦磊对镜端详的片段,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心理学家们说:镜中印象,是人内心渴望的折射。而作为芭蕾舞演员,对镜化妆也是上台前的必备环节。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对镜自省中,秦磊看到镜中如里下河水一样单纯柔软的女子,在命运的不断折腾中,眼神逐渐变得坚韧与从容,虽然有了浅浅的鱼尾纹,但她的眼神中听凭命运摆布的柔顺,逐渐消失,更多的毅力与雄心,逐渐从那属于中年人的眼睛中浮现出来,她终于凭借对舞蹈的热忱,坚忍不拔渡过命运的激流险滩,将自己及下一代摆渡至梦想的彼岸…… 小说既展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面前的跌宕起伏,也呈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气质,更披露了不少有盐城地域特色的细节,若是读者在里下河地区生活过,阅读时一定会会心微笑。

读到这部佳作,我更感到亲切的,是小说前半部分文工团浓郁的文艺气息,那是一部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芳华》,至交间的惺惺相惜,对手间嫉妒之火的暗流涌动,拔尖的台柱子之间在练功和人际关系上的较量……人性的明亮与幽暗,青春的彷徨与执着,面对岔路口的选择,都被书写得气韵饱满。

张晓惠的写作,秉承的是歌德曾经说过的文学观: “我的每一个文字每一部作品,都是从血肉中抠出来的”,这种对创作的热爱和执着,将虔心艺术与生活的文工团员一笔笔补足了细节,叠印在秦磊身上,让她像油画一样灵动又立体。在多年之后,秦磊浪漫多情又痛苦挣扎的形象,终于在作家对青春往事的回眸中成为“一代人命运”的折射。她的形象,像舞姿中挺拔招展的“阿拉贝斯”,也像力道十足又惊险万分的“倒踢紫金冠”,瞬间从疼痛中站起,一下子就印在了读者心里。

作者:华明玥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