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拨开往事迷雾,还原真实历史,王赓孙女书写祖父传奇人生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8-01 18:19:32

在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恋爱故事中,陆小曼的前夫、徐志摩的好友王赓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八卦谈资,在八卦闲聊之外的王赓又经历过怎样的人生?

8月1日,《江河行地 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作者是王赓的亲孙女王冬妮,她利用身份优势,遍访家人,史海钩沉为读者拨开往事迷雾,重现王赓传奇的一生。

王赓:一个值得去重新研究的历史人物

1895年5月11日,王赓出生于江苏无锡,十六岁考取庚款留学生,与胡适、竺可桢、赵元任同学。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来考入西点军校,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八名西点毕业生之一。1919年1月,随团出席巴黎和会,1923年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同年晋升陆军少将,成为军政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踌躇满志的他,却意外地卷入一场著名的恋爱风波之中。1922年王赓与陆小曼在北京结婚,但不久后陆小曼与王赓的好友徐志摩相恋,1925年王赓与陆小曼在上海离婚,次年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淞沪会战打响后,他因一场无妄之灾被污为叛徒,被羁两年,身染重疾,仕途亦急转而下。1942年,国内战况焦灼之际,47岁的他重获重用,随团赴美,却在途中客死埃及,年仅四十七岁,命运曾慷慨地给予他恩赐,却在一个个重要的人生节点,跟他开了一次又一次无情的玩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谈及这本书时表示“过去我一直搞不明白,王赓作为庚款留美优等生,毕业于西点军校,为什么会和陆小曼徐志摩这些才子佳人扯到一起。过去因为看的资料少,而且多是八卦,所以不明所以,稀里糊涂。读完王赓先生孙女王冬妮博士写的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原来的知识和记忆。王赓先生并不是寻花问柳的浪荡公子,而是学有所成的专业人才,他对于生活严谨不苟,对于家庭忠诚负责。国难当头,他义无反顾为国出征,甚至最后因公客死他乡。这是一个很值得去重新研究的历史人物。”

一部个人的历史,一个时代的切片

《江河行地 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全书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赓年轻时远赴美国求学到考入西点军校的经历,第二部分是王赓在军政界初露头角时期,并从亲友的视角揭秘徐志摩、陆小曼爱情故事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三部分讲述王赓后半生的命途多舛直至客死他乡。第四部分为王赓相关人物的小传,其中包括王赓的亲人及梅贻琦等关系密切的同学朋友。

这本书既是孙女王冬妮对祖父的怀念追思,也是一部专业严谨的考据之作,王冬妮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师从国际著名古典学家伊恩·莫里斯教授,并在斯坦福大学古典系取得博士学位。在王冬妮看来,王赓的一生确实留下了很多遗憾,他的足迹看似复杂,但其实与传统的士大夫路径有所呼应,“古代中国的文人幼年受地方滋养,寒窗苦读,进京赴考,金榜题名后通常出任外地、出征前线或出使异邦,仕途难测,宦海沉浮,若无意外,晚年则可衣锦还乡,落叶归根。因此男子建功立业的一生,就是一个从地方到中央,从故乡到异乡,最后回归故里的路线。”王赓是生于19世纪末、成长于20世纪初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他一生涉足地域广阔,接触文化之迥异,是前人无法想象的,王冬妮提出王赓这一代的知识分子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士大夫“天下为公”的情怀和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憧憬着国际主义和四海大同的同时又对华夏故土有着强烈的眷恋,两者在国家和民族的火焰中难以兼容。

正如王冬妮在序言中所写:“历史的滚滚洪流牵引着他的一生,但他也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自己的吉光片羽。”这是一部个人的历史,也是一个时代的切片,同时也是时运、国运与个人命运的真实写照,命运的不可捉摸,让王赓的一生写尽了遗憾。如何面对人生至暗时刻,心怀无处安放的报国理想,始终坚守信念?“国事为重,抵抗至胜利为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