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单车骑友兴起“乡村夜骑”,“骑”进央视《新闻联播》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8-17 11:11:16

村道、晚风、骑行、闲聊,构成了单车人晚间休闲的温馨画面。连日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扬州仪征采访发现,当地夜骑一族盛行“乡村游”。厌倦了平坦宽敞的柏油马路,避开交通繁忙的市区道路,“去乡村骑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单车人。当地一群骑友,还“骑”进了央视《新闻联播》。

精神抖擞

夜晚的乡村人少车少适合骑行

“叮铃铃——”骑友们身着骑行服,脚踩自行车,佩戴头盔,首尾相连,呈一字长蛇阵骑行在乡村,沿途茁壮的禾苗、飘曳的垂柳、鲜艳的紫薇点缀其间,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情舒畅,颇有一步一景的感觉。8月16日,仪征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邹霞介绍,夜晚的乡村人少、车少,适合骑行,他们一般一晚骑行三四十公里,既有足够的安全度,又有一定的骑行量。稍事休息时,骑友们远眺城市璀璨的灯火,乡村的空旷寂寥,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记者了解到,这群骑友骑行乡村,也非常注意安全,除了双手不离刹柄、严格控制车速外,自行车的前照灯和尾灯是必须有的。

农村道路的变化给骑友们增加了便利。骑友杨凯感叹道,“如今,更宽阔、更平整、更亮堂的通村通组道路,为我们夜骑爱好者增添了‘自由’的味道。”参加过多次夜骑活动的冯国美表示,夜骑非常解压:“我平时基本上在城市道路骑行,田野风光增添了一份惬意,让我完全释放了工作压力。”

驰骋乡野

单车比汽车更具有烟火气,骑游更能了解乡村

据介绍,仪征市自行车运动协会近年来多次策划乡村骑行线路,一条条科学合理的线路,基础配套设施完善,骑友们深深感受到美丽乡村的夜色之美。围绕乡村打造的骑行线路同样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自行车相比于汽车,更具有烟火气,延长了我们了解乡村的时间。”仪征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邹霞说,骑车可以帮助大家深入乡村,促进农家乐或者农副产品消费。

记者采访了解到,仪征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的乡村骑行还骑进了央视《新闻联播》。就在今年7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在江苏扬州,枣林湾、汉金大道、青长线一带,是夜骑爱好者钟爱的路线。经过汉金路可观园博园华灯齐放,骑过青长路可听风力发电机呼呼作响。”

邹霞介绍,《新闻联播》讲述的仪征夜骑爱好者就是仪征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的骑友。资料显示,作为仪征文旅文创产业主阵地,枣林湾旅游度假区总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拥有“三山、五湖、两泉、一河”独特的自然资源。仪征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之所以钟情枣林湾,是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树木葱茏,是天然的大氧吧,特别适合体育锻炼;这里道路宽阔平整,起伏有序,车流适中,特别适合自行车骑行;这里村舍连绵,小桥流水,景色优美,骑行其间乐趣多多。近年来,仪征自行车运动协会每年组织骑友,以集体骑行形式到枣林湾境内骑行260次,一年下来的总行程超过7800公里。

夜骑风靡,安全为先,12周岁以下小孩谢绝夜骑

专业人士提醒,夜骑风靡,但安全为先。进入乡村骑行,有时骑友扎堆,借机动车道骑行,甚至都快骑到机动车道中间了。邹霞以国家级自行车裁判员的经验提示,可以骑得帅,但别骑太快。夜间能见度降低,穿有反光条的骑行服能让过往车辆更容易看到骑友,从而保证骑行安全。无论什么时候,戴头盔都是必须的。骑行时不要戴耳机听音乐,否则会影响对外界声音的判断。转弯时应减速慢行,伸手示意,发出提醒信号,不得突然猛拐。骑友间两车或多车不要靠得太紧,也不要并排骑行,应保持较大车距,让跟在后面的骑友有充足时间刹车。

专业骑友特别提醒,驾驶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应当年满12周岁,12周岁以下的小孩子不要加入夜骑队伍。

通讯员 马国霖 赵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