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扇DIY风行社区热度不减,业内人士:持续火爆和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有关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8-27 16:29:30

以漆为媒、以扇为纸,水波荡漾间,扇面呈现出斑斓图案,如山峦、似星云、像湖海……8月26日,扬州仪征市真州镇迎江社区开展“漆彩夏日 扇动清凉”漆扇DIY非遗体验活动。

人气旺盛

全镇所有村(社区)暑期青少年文化活动都少不了这个

“匀速旋转入水,使漆自然沾染到扇面”“成功了,这个图案真美”……8月26日上午,迎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漆扇DIY体验区前,围满了打卡的居民,如开盲盒一般的体验,让实操者发出阵阵感叹。漆液在水流和外力的作用下,随意其形,或清新淡雅,或浓墨重彩。居民惊叹于漆扇饱满大气的色泽,每个人对自己制作的漆扇都有不一样的解读,但每一幅都妙趣天成。“拿着漆扇拍照好看,手机拍照发朋友圈,还能拿着扇扇风,实用又美观。”一位居民说。

快乐展示

据介绍,真州镇共有33个村(社区),今夏开展针对青少年的暑期文化活动中,几乎家家都引入了漆扇DIY非遗体验节目。谈及原因,迎江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勤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漆扇DIY活动作为一种新颖的文化活动形式,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大家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受众涵盖了青少年、中年和老年等各个年龄段人群

迎江社区工作人员汤俊介绍,漆扇DIY制作过程并不复杂,选好喜欢的颜色,将大漆颜料滴入水中,轻微搅拌后将白色扇面放入水中,或旋转,或轻摇,不同的摆动方式和幅度,获得的图案都不同。漆扇的受众涵盖了青少年、中年和老年等各个年龄段人群。孩子们被活动的新奇与创意所吸引,通过亲手制作漆扇,既学习了传统文化,又激发了创造力;中老年群体也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在享受文化体验的同时,也促进了邻里间的互动与友谊。此外,手工艺爱好者也热衷于这类活动,将其视为技艺提升和艺术享受的机会。

流光溢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该镇各村、社区将漆扇DIY活动引入时,工作人员会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阅读相关书籍提前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活动现场,他们不仅能够为居民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还能解答居民们的问题。

民俗专家:漆扇走红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场景结合”的体现

记者在仪征市区和扬州市区走访了解到,这两年漆扇热度持续走高。仪征夏季举行的各项夜实践市集活动中,几乎每场都引入了漆扇体验摊位。而在扬州东关街周边,则集聚着数十家制作漆扇的摊位,每个摊位都有很多人排队和围观,十几元一次漆扇消费,承载着市民游客的新奇感受,吸引大家驻足尝鲜。

自豪展示

业内人士表示,追溯源头,央视2024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手持的三把“上春山”折扇便是大漆漂染工艺。今年春天,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宣传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在馆内设置了漆扇体验处,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在体验时被深深“种草”。这股来自“漆扇”的风,自此从扬州吹向各地。不光各大旅游景点火爆,社交媒体上,制作漆扇视频的点赞量和观看量都很可观。记者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店铺售卖漆扇材料包,均价在10~30元不等。

扬州民俗专家认为,如今消费多元化已成趋势,漆扇的走红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体验场景,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通过新的场景和体验,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传播,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也有助于推动消费升级和文化消费增长。通讯员 真萱 赵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