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辽阔草原上,一场“草原村排”超级联赛吸引了全国网友的目光。来到现场的郎平深受感动,还被聘为“草原村排”主教练。在常住人口不足8000人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有超过5000人直接参与排球运动,还有牧民自筹20多万元建室内排球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当地农牧民热爱排球的背后,还有一段令人落泪的南京知青的故事。近日,几位当年南京女知青重返草原,向人们讲述了草原上第一支女排队伍的历史由来。1971年,当地组建女子排球队,由于农牧民从来没有接触过排球运动,南京女知青在校期间接受过排球课程,所以被选中为当地第一批女排队员。她们不仅参加比赛,还将排球运动教给当地农牧民,播下了“草原村排”的种子。
内蒙古“草原村排”火了
郎平被聘为“主教练”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辽阔草原上,一场名为“草原村排”的超级排球联赛吸引了全国网友的目光。比赛中,当地牧民发球迅猛、拦网巧妙、顽强救球、强力扣杀,获得阵阵掌声。为期3天的邀请赛共计265场比赛,吸引了甘肃、陕西、山西、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地的103支代表队参赛,3万多名群众观看。
“草原村排”比赛现场
58岁的牧民马·呼格吉拉图是“草原排球”的发起人。2017年,他在门前的碴子地里拉起了排球网,6户牧民9名队员组建了“好邻居”排球队。2019年,他自掏腰包2万元,举办了当地第一届“团结杯”排球比赛。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当时没有固定的比赛场所和时间,组委会的所有事务在微信上处理,火热的比赛吸引了当地众多农牧民参与。
“草原村排”比赛如火如荼地展开
“每次碰到刮大风、下大雨的恶劣天气,我们都无法打排球。”2020年,马·呼格吉拉图贷款了10多万元,最终凑了2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380平方米的室内排球馆。排球馆里的设施一应俱全,馆体上写着“好邻居排球馆”几个大字。
“我不是为了挣钱,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到排球项目中,锻炼好身体。”马·呼格吉拉图称,室内排球馆建好后,打排球逐渐成了当地农牧民最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后来,当地农牧民每年都自发组织排球邀请赛、伴侣赛、邻居赛、挑战赛、同学赛等,形成了“村村有球队、月月有球赛、人人是球迷”的氛围。
马·呼格吉拉热爱排球事业
今年7月,当地举办了鄂尔多斯草原村排暨沿黄九省区农牧民排球邀请赛。让农牧民感到开心的是,前中国女排教练郎平到了现场,与大家分享女排精神并耐心指导双方球员打排球,她还被聘为“鄂尔多斯草原村排主教练”。
郎平看到草原深处有这么多朴实的农牧民爱打排球后感慨地说:“我真没想到在祖国北疆的鄂尔多斯,有这么多热爱排球的农牧民,他们通过排球互相了解,增进友谊,让我很感动。”不久前,郎平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说:“我们的农牧民朋友们,除了自己的工作以外,晚上打排球,这让我特别惊讶。”
南京知青组成首支女排队
播下了“草原村排”的种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这项由当地农牧民发起,轰动全国的农村群众体育盛事,还有一段令人落泪的南京知青的故事。“我是在毛盖图明安大队插队的南京知青,是鄂托克旗第一批排球队队员……”7月20日,75岁的南京知青陈晓今在社交平台看到了郎平到“草原村排”现场的视频,内心比较激动,便在评论区讲述了自己在草原打排球的往事。
南京知青组成了草原上第一支女子排球队
看到评论后,当地经过多方联系,找到了陈晓今等当年的女排队员,邀请她们重返草原观看比赛。1968年,1000多名南京知青离开繁华的都市和父母亲人,奔赴鄂尔多斯草原鄂托克旗、乌审旗插队落户。他们住到农牧民家里,学会了放羊、打井、挖水库,一起生活了很多年,有了深厚感情。
1971年,原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体委决定组建女子排球队,但草原上的体育运动以摔跤、骑马、篮球为主,并不流行排球运动,南京一些知青在校期间接受过排球课程,所以被选中为第一批女排队员。
南京知青们在打排球
队员之一的吴燕回忆说:“集训时没有专业的体育器材,我们早上起来跑步训练。当时的排球场地非常简单,全是沙土地,没有灯光。有时候在学校打排球会立两个桩,上面拉一根绳子,随便找一个球,大家就开始练习起来。”
讲起当年的比赛经历,陈晓今激动万分地说:“我们暑假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坐着大卡车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巡回打球,几乎场场赢,只有一场输给了专业排球队员。”
南京知青参加训练和比赛的同时,也将排球运动教给了当地农牧民。马·呼格吉拉图告诉记者:“我上小学的时候,南京知青给我们当老师。他们不仅传授我们文化知识,还教我们如何打排球,我那时候就有了排球梦。”
如今,排球运动在草原上发展壮大,“草原村排”组委会工作人员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草原村排”发源地昂素镇有8000多名常住人口,其中5000多人参与排球运动,每个村子都盖了一个排球馆或排球场,爱运动的牧民都会打排球。该工作人员说:“之所以有‘草原村排’,是因为南京知青在这里打排球,他们把排球运动带过来,埋下了种子,我们慢慢发展壮大,形成了规模级赛事。”
女排队员重返“第二故乡”
架起民族团结桥梁
收到“草原村排”的邀请后,南京知青微信群“鄂排队”里非常热闹,大家晒出了当年队里打球的照片。几位老队员兴奋得夜不能寐,女排队员潘珍珍说:“鄂托克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在那里放过牧,搞过厂,修过水利,种过庄稼。我们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草原,牧民淳朴、善良、胸怀宽广的品质深深地融进了我们的血液里。”
知青阿姨们在南京接受紫牛头条记者采访
8月23日,当年的女排队员陆天兰、潘珍珍、吴燕作为代表重返第二故乡,南京玄武区高级中学代表队和鄂托克前旗草原村排代表队同场竞技。年逾七旬的三人走向村排现场,与观众分享了草原上首支女排的历史由来。
赛后,众人还参观了昂素镇毛盖图社区排球纪念馆、牧民马·呼格吉拉勒图自建的“好邻居”排球馆、柠条博物馆、鄂托克前旗4GW新能源大基地项目、鄂尔多斯南京知青纪念馆等地。此次旅行,让陆天兰感受到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的鄂托克前旗大变样,当年贫瘠的大草原变得生机勃勃,农牧民住上了新房,用上了太阳能,“农牧民开始享受生活,脸上满是获得感,让我非常欣慰。”
三位南京知青阿姨参观了排球纪念馆
刘志平也是当年的女排队员之一,退休后的刘志平如今也没有忘记草原,经常带着亲戚朋友到内蒙古旅游。当年的女排队员洪密说:“我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远行了,但以后每年会买草原上的土特产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回报当年草原的恩情。”
三位南京知青阿姨与心爱的排球合影
“草原村排”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还会邀请南京知青到草原上观看比赛,“我们原本邀请了在鄂托克前旗插队的陈晓今,她身体不太好没有来。等赛季结束后,我们计划到南京拜访当年的女排队员。”
陈晓今感慨地说:“草原没有忘记我们,我们更没有忘记草原。南京与鄂尔多斯是友好城市,长江和黄河永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心也永远地连接在一起。”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奇海林教授和300多位南京知青、200多位草原牧民有过接触,他的高中物理老师也是南京知青。奇海林教授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南京知青来草原,包含着南北交往、城乡交流、民族交融的因子,潜移默化之间,大家相互磨合,学习对方的优点,“南京知青说着蒙语,唱着蒙语歌,草原牧人学会南京话,唱着南方小曲,盐水鸭与阿尔巴斯羊共同唱响了中华儿女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凯歌。”
紫牛新闻记者|闫春旭
编辑|张冰晶
剪辑|张冰晶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记者拍摄、草原村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