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孝母塔
2024-09-27 16:52:22

八月的一个清晨,阳光明媚,草木葱茏,鸟鸣滴落,我随着繁星写作营走进西溪采风,行至一古塔前,导游自豪地介绍:“这座塔是唐贞观年间尉迟恭奉母亲之命监造的,所以叫‘孝母塔’,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由于西溪靠近黄海,当地的百姓多以捕鱼为生,每遇到风浪或雾霾,常有海难发生。尉迟恭的母亲不忍看到百姓家庭破碎,妻子成为寡妇,孩子没了父亲,老母亲失去儿子,嘱托尉迟恭将来做官后,一定要在此地建一座方向塔,让渔民出海时能辨别方向,返回时能平安到家。”

尉迟恭后来就在西溪泰东河北侧、古运盐河畔建造一座高21米、七级八角八面的青砖宝塔。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青砖用天然的黏土精心烧制,青砖之间则用糯米汁衔接,其粘连效果丝毫不逊色现代的水泥混凝土。

塔顶安装200公斤重的铜葫芦,以代替大灯。这风火铜葫芦随着光线不同,能变幻七种色彩,使宝塔能充分发挥导航作用。“孝母塔”的建成,给沿海渔民带来莫大的福音。西溪也因海产丰盛而日趋繁荣,每年春季鱼汛,海鲜大量上市,南北客商云集西溪,热闹非凡。唐大历年间,淮南黜陟使李承奉命在这里开挖盐河,修筑捍海堤,为给来往客商以歇脚躲雨之处,遂于宝塔一侧搭起一座长廊,称为“轩”,宝塔遂改名为“海春轩塔”。

塔虽改了名,然当地的百姓却一直喜欢称它“孝母塔”,并常常在儿孙面前讲述古塔的来历,让孝老和为民造福的品德根植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我听了唏嘘不已,塔屹立了1300多年,历史已尘封于时光深处,而孝母塔仍在护佑西溪百姓的平安,见证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是尉迟恭母亲的大爱感动了天地吧?

“百善孝为先”,妇孺皆知。父母对子女的爱,时常撼动人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曾报道,徐州地区一名叫曲原的年轻人,18岁因车祸高位截瘫,颈部以下毫无知觉。他的母亲石荣珍除了每天贴身照料他的饮食起居之外,还坚持每天给他按摩3次,按摩时连一个脚趾头都不放过,所以他的肌肉没有萎缩,身体从没生过褥疮。除此之外,母亲还鼓励他拾起爱好,天天唱歌,参加公益演出。他35岁时获得“中国新歌声”“徐州赛区十佳歌手”的殊荣。他身高1米83,体重170斤。他的母亲身高1米63 ,体重不到130斤,每天为了儿子能上厕所,能外出晒太阳,她弯下腰,双手搭在儿子肩膀上,目光温柔而坚定,深吸一口气,用尽全力,缓缓移动儿子的身体,不断调整手臂的角度与力度,一点点将儿子从床上挪移到轮椅上,这个动作她已经重复了17年,未来依旧重复……为母则刚啊!

在生活突来的挫折与考验面前,母亲的爱,就像“孝母塔”上的风火铜葫芦一样,为迷茫中的孩子指明了方向。

如今,站立1300多个春秋的孝母塔依旧如母亲一样,刚强而慈祥,历经风雨,雷击,战争,灾难,贫厄,她一袭黛衣,初心依旧,护佑着她的子民平安、幸福!

作者:黄晓梦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