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水网密布的江苏,航道密度居首的地方并不在江南,而是泰州。近日,记者跟随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水运江苏·美丽港航”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泰州,探访这片有着2550公里内河航道的生态水乡新风貌。
打造江海河联运“水上高速”
江水悠悠,源远流长,面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窗口”,泰州港航以“港通天下”为发展愿景,推动泰州生态航道与港口经济、乡村振兴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今年,泰州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泰州内河港总体规划(2035年)》,加快沿江港口转型提升,着力打造江海河联动的“港口名片”。推动泰州港形成一港三区、港城融合的发展格局,上半年,泰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04亿吨,同比增长13.33%,排名全省第二。内河集装箱同比增长82.2%,增速排名全省第二;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21.5%,排名全省第三。沿江航线网络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良好的港口优势,超过20家规模以上港口企业相继落户,古城泰州焕发了以石化、能源、船舶、汽车、粮油等临港支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风貌。
为加快打造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网,泰州不断完善航道网体系,以“水韵泰州”之美提升“水运江苏”建设内涵。建成通扬线泰州段三级航道工程,加快推进兴东线等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完成支线航道定级论证研究,全市规划了“四纵五横”内河航道网布局,形成千吨级船舶畅通无阻、干线航道互联互通、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网,推动一批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因水而生、临港而兴,泰州航道沿线乡镇工业集中度达70%,全年水路货运量保持在2.5亿吨以上。
打造田园诗意的“美丽画卷”
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当地制定出台《港口岸线“米均论英雄”指导意见(试行)》,努力把“生产岸线”变成“生态岸线”“文化岸线”,为海军舰艇文化园、泰兴长江生态文化街区及沿江生态廊道、靖江“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岸线规划保障。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兴化河网密布、水域纵横的天然优势,依托建口线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契机,以水为脉,串联乌巾荡、千垛菜花、李中水上森林三大风景区,打造集观光旅游、文化科普、体育休闲、参与体验于一体的“1号水路”,全长16公里,充分展示泰州特色渔文化、桥梁文化、粮仓文化,“1号水路”也带动了沿线绿色生态农夫产品对外展销机遇,兴化大米、螃蟹青虾、东罗“八十八仓”等优质农副产品纷纷亮相。
打造船民心中的“美丽船闸”
一条水路,百年舟楫,见证无数通航日夜的周山河船闸、口岸船闸与水韵之美相伴而生。泰州港航以人为本,以打造全省首家“美丽船闸”为切入点,让船民在水上“漂泊”时也能上岸归家。
一是试点建设交旅融合的“美丽船闸”。牵头组织开展江苏省美丽船闸标准研究,形成了景观文化、服务提升、美丽船闸+等八个方面的美丽船闸技术标准成果。推进美丽船闸成果落地,项目占地 3.86万平方米,以一公里滨水游步道为主轴线,沿线布置“一堤、两区、两园、一中心、一馆”等景观节点,为市民、船民、学生、工人等各类人群,提供集“航运文化展示、滨水游憩、旅游观光、科普宣教、大众体验”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累计为1000余名不同人群提供沉浸式体验和服务。 二是打造美丽与服务共生的“四美口岸”。实施闸区美化提升工程,完善闸区设施改造,开展护岸生态化整治工程,打造文化展示厅,形成环境与文化、文化与服务相辅相成的口岸船闸。三是打造安全便捷的“智慧船闸”。以高效服务成为“美丽港航”制胜法宝,大力推广水上ETC、定向声波技术,“船闸丝杆启闭机闸门智慧监测系统”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让智慧高效、安全便捷、规范有序的“一键式”过闸服务为美丽船闸增添亮色。
经常过往周山河船闸的“苏宝安”号货船主单先生开心地说道:“以前周山河船闸河岸上光秃秃的,过闸得等半天,心里那个急啊!现在好了,美丽船闸一建,景色优美,滨水步道走起来那叫一个惬意。过闸效率也上去了,不要干等,特别是船闸‘泰好通’便民服务站措施多多,喝水歇脚都有人照应、还有专人解答疑惑,急救药品也齐全。咱船民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了!”
通讯员 栾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校对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