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常熟市海虞镇聚福村开展了“霜落知寒,文明暖心”主题活动,让村民们通过专题讲座,巾帼座谈,助力和谐村庄建设,同时,在制作掐丝珐琅挂件,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与邻为善,“典”亮美居。活动伊始,聚福村结对律师杨德忠进行了现场集中普法讲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以案释法、以案说法等形式向村民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育指导,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促进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有效提升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能力。此外,聚福村也结合村民实际需求情况,常态化开展接地气的普法宣传活动,不断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
巾帼有我,“圾”分加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中指出,“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为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无穷动力。之后,聚福村组织辖区妇女代表们开展了垃圾分类巾帼行动座谈会,“小蜜蜂”志愿者带领大家回顾了垃圾分类知识,并希望妇女代表们能持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妇女群体积极参与到村庄治理中,引领“绿色低碳”新风尚。
阅见霜降,文化暖心。一霜一柿意秋寒,一降一红易渐冬。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带着丝丝寒意,却也有着别样的诗意。社工为大家介绍了霜降时节的气候特点和当地习俗,并邀请大家分享描写“霜降”的诗词。大家或低头沉思,或轻声讨论,沉浸在了古诗词的韵味中。随后大家有序地分享“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等描述霜降的诗句,共同领略霜降时节的独特风景,感受深秋的深沉与宁静。
流金溢彩,国粹新颜。传承非遗传统技艺,体验百年文化浪漫。“掐丝珐琅属于平面画,借鉴了传统景泰蓝工艺中的掐丝和点蓝。掐丝珐琅以精美艺术形象,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流水琴川社工为大家介绍了掐丝珐琅画并讲解了制作工艺流程。
制作过程中,社工老师讲解了每种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第一步是在亚克力片上绘制出图案。第二步是最考验耐心的掐丝,将金丝捋直后剪成适当的长度,接着在图案的轮廓上均匀滴上胶水,再将金丝沿着轮廓适当弯折粘贴。第三步是点蓝,也就是上色,用调砂胶将各色彩砂调好,把珐琅釉料放进丝与丝之间的空隙,再用铲子将颜色铺满整个画面。最后,等待作品半干喷上淋膜胶,精美的掐丝珐琅画就完成了。大家有说有笑、相互交流和探讨,氛围十分融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件精美的景泰蓝掐丝珐琅挂件逐渐成形。
聚福村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居民们在阅读、讲座中获得了“新知识”,也在动手制作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乐趣,更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