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一揽子、综合性、靶向准化债“组合拳”是政策“及时雨”
来源:央视网
2024-11-09 20:36:28

央视网消息: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作为2024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专家表示,这次置换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

根据政策,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从2024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专家表示,这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后,可以减轻地方政府化债的压力。

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杨志勇介绍,这个额度对于地方来说是一场“及时雨”,把地方从债务困惑当中给解放出来,让地方可以心无旁鹜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与此同时,专家表示,这些举措将有利于债务管理更加透明。

杨志勇表示,这次公布出来全国地方隐性债余额2023年末14.3万亿元。14.3万亿元是一个一个项目去甄别的,一级一级审核出来的数据,这是决策最重要的一个依据。因为面对这样一个数据,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整体上把握去解决。一个是债务管理透明度提高了,有了更为扎实,更加透明的债务信息,决策就更加有依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变。  

我国化债工作思路根本转变

专家表示,这次推出的是一揽子、综合性、靶向准的化债“组合拳”,实施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我国化债工作思路的根本转变。

首先,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其次,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第三,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此外,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财税研究中心主任刘怡介绍,这次化债的举措跟过去相比,以前可能是被动的地方政府出现风险以后的应急处置,转向主动、整体性风险防控的考虑。这种化解的举措确实从原来的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来考虑。在这种情形下,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会极大缓解,因为利息支出减少,资金链条更畅通以后,有助于地方政府去发展经济。  

压实主体责任 防范道德风险

这次举措中提到,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值得注意的是,化债主体仍然是地方政府,这样是为了保障压实主体责任,防范道德风险。

根据这次的化债方案,专家认为,这将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根据估算,5年累计可以节约6000亿元左右利息支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这体现了在发展中化债和以时间换空间的理念和思路。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中央政府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规范债务管理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

与此同时,根据这次的化债方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对新增隐性债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

杨志勇表示,不仅仅把它当成是在解决一个眼前问题,直面问题但是更重要是在解决问题里面,建立起一套高水平的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的体制机制。债务管理也不是被动的,是主动选择问题,这样可以让财政政策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