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10点,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至此,苏州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圆满收官,呈现“九线联运”格局,运营总里程约350公里左右,进一步推进城市能级提升、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苏州轨交三期建设规划收官之线
7 号线(含4号线支线)总里程40.5公里,设车站33座,初期开通运营区间为常楼站~木里站,莫阳、朱泾、高铁苏州北站、雪南、白荡南站延期开通。途经相城区、工业园区、吴中区,为南北向骨干线路,是古城东侧重要的南北客流通道,强化了湖西核心区(CBD)与高铁新城的联系,也是高铁苏州北站客流的重要集散线路,对促进资源整合、服务产业发展,方便沿线区域市民通勤,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家门口的地铁线终于开通了!以后上班可以地铁直达,不用开车堵在早晚高峰的路上了。”开通首日,又值周末,市民韩先生兴奋地带着儿子一起乘坐了7号线,他家住在工业园区的娄葑站附近,单位在相城区高铁新城,自己开车上班要近30公里,7号线的开通将为他的通勤带来极大便利。
7号线也是今年苏州开通运营的第三条轨道交通线路,此前分别是6月29日开通的6号线和9月10日开通的8号线。作为苏州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的收官之线,7号线开通,将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市民出行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
7号线共配置列车22列,设计最高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开通运营后,往木里方向首班车时间为5:50,末班车时间为22:25,往常楼方向首班车时间为5:40,末班车时间为22:15,工作日高峰最小行车间隔为6分钟,平峰行车间隔为7分钟,单程所需时间约64分钟。7号线最高票价为7元,7号线换乘至其他线路最高票价为12元,全线网最高票价仍为13元。
“科学家线”吸引众多市民打卡
7号线沿线聚集着“阳澄湖国际科技创业园”“苏州国际科技园新天地”“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11个高科技产业园区,线路主题确定为“科学家线”,并围绕这一主题,以“新城联动 智创未来”作为全线装修概念主题,打造了轨道交通科技之窗、苏州院士之窗、微型科普站、科学家专列等,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科学家线”。
记者在中央公园站1/7号线换乘的百米通道看见,现场设置的苏州院士墙吸引了众多市民打卡参观。“苏州院士之窗”通过艺术化表现手段,将车站装修、艺术空间与科普展示融为一体,集中展示132位苏州籍院士风采,营造苏州“院士之都”科技创新、勇立潮头的精神风尚,吸引广大青少年参观打卡,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7号线开通当天上线了“科学家专列”,6节车厢分设“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女性院士”等6个单元,集中展示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的杰出贡献,成为一个流动的“科普展馆”,提升整个社会崇尚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除了展示科学家故事,专列还集中展示了与科学家相关的学校、小行星、邮票等内容。
7号线建设了不少科普活动站点。黄天荡站定位轨道交通科技之窗,展示苏州轨道交通智慧设计、智慧服务、智慧运营等六大创新成果。定位“家门口的科普馆” 的郭巷站,联手苏州市科协布设了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装置,吸引站点周边学生们参与互动。天鹅荡站定位科技产品展示馆,与周边科创企业联动,免费提供站内场地展示最新成果,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
多措并举,7号线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7号线全线实现融合联通建设23处,并预留30处联通条件,现代大道西站、中央公园站、娄葑站、东兴路西站等车站附属设施与公共建筑融合,提升城市景观,方便乘客全天候出行,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7号线推出智慧清洁机器人,可自助乘坐电梯实现站厅、站台互通,自主开展地面清洁工作,在常楼站、登云站、春申湖东路站、华元路东站、群力站、尹山站、枫津路站、苏州湾北站、木里站9座车站上线使用,实现人机协作的保洁新模式。
7号线21座车站搭建智能客服系统,设有智慧服务中心、智慧服务终端及智慧边门,具备购票、充值、领取电子发票、远程召援、自助边门进出等功能,可提供全场景事务的自助办理。全线配置AED设备,覆盖全体一线站务人员开展AED培训,全面配合打造“黄金四分钟”医疗救援圈。在白荡北、中央公园、通园路南、黄天荡、郭巷5个换乘站设置母婴室,母婴室特别配备了婴儿护理台、安全座椅等便民设施,传递人文关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文/视频
校对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