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2月6日讯(记者 马祚波 文/摄)“对房地产的悲观态度要改变”“房地产作为最佳投资品的时代结束了。”经济学家马光远12月6日在南京出席华泰人寿二十周年庆典暨新品发布会时表示,2025年将是中国经济突围之年,投资者应把握政策拐点、物价拐点、房地产拐点及增长拐点,寻找穿越周期的投资机遇。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但是经济基本面稳固,韧性强、潜力大”。马光远在题为《穿越周期的2025投资机遇》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为了应对挑战,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宏观政策,包括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消费等等。在他看来,2025年将是中国经济突围之年,他建议应推出“大手笔”提振市场信心,包括拿出10万亿发展新质生产力搞创新;拿出10万亿让老百姓吃喝玩乐消费;准备10万亿的财政刺激;推出10万亿的房地产救助政策;以及10万亿的地方化债方案。
关于房地产市场,马光远认为未来中国房地产的三大可能趋势包括:第一,今年年底市场见底、风险出清,市场开始缓慢复苏,不过前提是政府部门为化解风险提供强力保证;其次,鉴于市场风险依旧存在,复苏过程可能需要3到5年时间,房价可能继续波动;第三,由于受经济周期变化影响,房地产市场陷入较长时期的低迷。马光远表示:“不管以后房地产能不能活起来,但房地产经济已经走到尽头,作为最佳投资品的时代结束了,没有悬念。”他认为,经历过去三年的房地产下行,目前对房地产的悲观态度应该要改变,而且楼市也应发展新质生产力,推陈出新才有竞争优势。
对于消费市场,马光远指出中国居民的消费指数依然较低,“美国每年人均消费支出4万美元,我们是4000美元,世界平均6000美元,全球的排名是第八十名左右。”马光远认为,在国民财富大蛋糕中,老百姓分到的比重偏低,因此需要通过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引导和鼓励百姓消费。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发布会上华泰人寿还公布了《新康养需求洞察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在银发经济的驱动下,40岁及以上人群正从被动养老向主动康养转变,形成了新中年(40-60岁)、新盛年(60-75岁)和新高龄(75岁+)三大新康养客群,他们对康养服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华泰人寿推出的“泰享”系列康养服务体系可以满足全龄层的备老需求。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