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科技部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专业赛,经过层层选拔激烈角逐,23家企业近日从全国千余家报名企业中脱颖而出,其中,苏州艾利特机器人公司凭借“疫情防控机器人”荣获“优秀企业奖”。
艾利特机器人在车间工作。
据了解,苏州“艾利特”这套疫情防控机器人在武汉战“疫”期间还立下了汗马功劳!近年来,苏州“艾利特”已自主研发出多种机器人,拥有38项专利技术,在业界引领“智能时尚”!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中,苏州“艾利特”一举荣获初创企业组全国冠军!
曹宇男博士近照。
消毒、配送、身份识别、医疗检测……
疫情防控机器人战“疫”中成了“小能人”
今年春节刚过,苏州“艾利特”就和武汉当地的合作伙伴库柏特取得联系,经多方配合在短短15天内,将这套疫情防控机器人终端导入当地社区,并首先在武汉光谷佛祖岭社区投入工作。之后,这套集成了机器人手臂、AGV小车、热成像的疫情防控机器人平台又进入到当地银行和方舱医院。这标志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通过集成创新,协作机器人将在智能远程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战“疫”期间,在武汉光谷佛祖岭社区,这套疫情防控机器人居然能做门卫和消杀员,还能够包揽网格员的测温工作。如果人员体温测量异常,机器人还会发出警示,由柔性机协作械臂对人员进行全身的喷洒消毒。此外,这套系统的“眼睛”——虹膜识别装置能够在0.8m-2m的距离内迅速准确地采集和识别虹膜与人脸,就连戴了口罩也不受影响。
据艾利特机器人公司董事长曹宇男博士介绍,这套智能远程疫情防控机器人提供的是一个远程无人操作平台,拥有自主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平台扩展性好的特点,能够快速的扩展部署,实现消毒、配送、身份识别、医疗检测等功能。智能远程疫情防控机器人平台,由自主移动小车(Slam AIV)、6自由度协作机器人、中控计算机及算法软件和远程通讯核心部件构成,根据实际需要可快速接入虹膜、红外热像仪,检测及消毒等设备,实现一机多用、快速部署和调整。
这套疫情防控机器人通过5G网络将平台数据以及车载设备数据上传至远程服务器用于监视,也可用于远程的诊疗和对话;基于SLAM的移动小车,可自主实现路径规划,碰撞避免和乘坐电梯切换楼层以及自主充电等功能;6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具备灵活自由的球形工作区间,自重低、功耗小,接口开放可实现遥操作,能大大地增强平台的功能,比如远程的仪器操作(例如床旁B超),药品的分发,隔离区消毒等。中控计算机及软件则基于可扩展的架构设计,能兼容各类医疗和检测设备的接口和快速的功能扩展。
曹宇男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颁奖现场。
入驻苏州园区研发多种机器人
勇夺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冠军
曹宇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谈及为何选择来到苏州创业,他坦言:一方面他是苏州东山人,根在苏州,另一方面更重要,苏州的生产制造及其供应链等相关市场环境非常好,有利于机器人企业的快速发展。
来到苏州后,曹宇男还获得了工业园区的“领军人才”称号。“园区的人才政策非常好,有一系列配套的资助政策,这样贴心的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持,对于我们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说非常暖心!”
由于专注“控制端”的研究,艾利特机器人产品在业内以其自主的控制系统而闻名。据了解,“艾利特”在控制系统上有三大优势:一是控制系统的易用性,在这方面艾利特一直在持续的迭代,对产品进行考究,考虑到操作人员(客户)的使用操作习惯及易用性,艾利特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二是工艺库的完善程度,对焊接、码垛、喷涂、上下料、3C装配等一系列工艺的完善是艾利特的一大特长;三是艾利特的控制系统是一个协作化的或者说智能的控制系统。艾利特的控制器集多传感器融合、视觉、力控、深度学习、迁移学习等核心能力于一身。
“自主研发率一定要高,我们以这种方式与对手拉开距离!”曹宇男介绍说,协作机器人强调的是人机协作,人机共融,智能化,易用性,包括多传感器融合的工作,让机器人真正实现其协作特性。机器人的核心就是“控制”,从工业控制这些简单的动作行为和工艺的实现,到机器人的人机交互,再到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大脑”的功能。
2018年10月,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上,苏州艾利特一举拿下全国初创企业组的冠军。“艾利特”此次参赛项目为自主研发机器人控制系统及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其中机器人控制系统集高性能多核ARM处理器、机器AI视觉、混合实时操作系统、先进轨迹控制算法、大容量FPGA、高速伺服总线、混合传感技术为一体,率先在国内实现完全自主化并实现量产,已广泛应用于焊接、打磨、喷涂、人机智能协作、机器人物联网等高端产业应用领域,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
疫情防控机器人在武汉工作。
“艾利特”机器人期望“接地气”
助力中国“智能制造”走向世界
苏州艾利特对产品的理解排在第一位的是“接地气”。艾利特对整个机器人市场做了一个划分,分为3个应用场景:老工业、新工业和非工业。苏州艾利特就是要在新工业和非工业端发力。在非工业端,苏州艾利特与多家知名集成商合作,提供无人冰激凌店、咖啡店、奶茶店的协作机器人;同时,与物流头部企业合作推广拆零拣选、混杂无序搬运等工序的机器人方案。
其中,“艾利特”推出的协作机器人智能无人冰淇淋机系统,占地3平方米,由EC66协作机器人、冰淇淋机、操作界面、智能中控系统组成,消费者可在操作界面上选择冰淇淋口味,使用网络完成支付后,中控系统控制机器人在30秒内将冰淇淋呈现到消费者面前。该系统使用多种光电传感器提高系统的安全防护系数和防呆能力,机器人动作起落连贯有序,精准控制,全程无需店员,完全自助完成,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个性化互动式购物体验。
从商业模式来讲,苏州艾利特是全产品矩阵布局。曹宇男介绍,在工业机器人端,他们研发了多款机器人;在协作机器人端,他们对标国内外企业,做了六轴、七轴机械臂,并且全线机器人配置苏州艾利特研发的自身AI视觉和算法解决方案。这些都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8年7月,“艾利特”实现了七轴协作机器人的量产,成为国内第一家量产七轴协作的厂商。如今,“艾利特”已完成了包括传统工业机器人,六自由度及七自由度轻型协作机器人,机器人控制系统、驱控一体单元和智能视觉系统的全产品线布局,在中国机器人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艾利特”目前拥有38项专利,其中不少是核心专利技术,公司将在机器人研发、生产、智能化解决方案等方面持续投入,做到为物联网时代下的每一家工厂末端赋能,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通讯员 任怡 姜绪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缪礼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