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月9日讯(记者 马祚波)扬子晚报/紫牛新闻1月7日报道的《临街危房什么时候能拆?》一文引发不少市民共鸣,家住南京市鼓楼区芦蓆营的李先生向紫牛问政反映,他租住的芦蓆营82号破损严重,希望也能像中央路341号南汽宿舍一样,早日拆除重建。1月9日,记者实地走访了该小区。
芦蓆营82号外观
李先生表示,芦蓆营82号的几幢建筑均为长江机器厂(又称“720”厂)的宿舍,建于上世纪50年代,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一家四代人的户口都在芦蓆营82号里,房子产权是长江机器厂的,我原本也是厂里的职工”,李先生告诉记者,这里有四幢三层的木结构房屋,他和孙子一家仍住在里面,按时交着租金,70多年的房子破损很严重,而且厨房和厕所都是共用的,生活不便。“关键是老房子安全隐患很大,谁知道哪天就倒掉了呢?”李先生表示,他希望这个房子就像中央路341号的南汽宿舍一样,尽快拆掉重建,盖成像模像样的新房子。
小区内部环境
1月9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芦蓆营82号一探究竟。来到现场后发现,这里与几天前采访报道过的中央路341号南汽宿舍直线距离仅有300米。李先生所居住的82号由多幢三层小楼组成,部分楼幢临着金贸大街。记者走进82号6幢,发现这里没有物业和安保人员,人员可以随意进出,从窗口晒出的衣服等物件来看,整体居住率不高,大约5成左右。记者进入一个单元后,看到里面光线昏暗,一位租住在里面的女士告诉记者,这里基本都是外来租户,本地人不会住在这里的。“房子面积都不大,七八个平方米,刚好够我一个人住”,她还告诉记者,厨房和卫生间都是共用的,条件很差,好在租金不高,每个月五六百元,可以接受。
杂乱的电线和消防设施
采访时,记者又遇到一位租住在这里的环卫工人,她介绍说这里都是单室套,要想住得好一点,前面几幢楼有大户型。“我就住的7平方米,每个月500多”,当被问及是否听说要拆时,她表示自己不知情,只知道房子是“720”厂的,她是从二房东手上租来的。记者随后查看了厨房间,一个大约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里放置了五六个灶具,均有使用过的痕迹;旁边的共用厕所则臭气熏天,完全是老式厕所的样式,仿佛时空穿越般回到了数十年前。
共用厨房
共用厕所
带着居民们的疑问,记者向中央门街道的社区人员进行了咨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芦蓆营82号的1幢至9幢是长江机器厂的产权,13幢至16幢是个人产权,因此是否会拆除要问厂里才行。“整体规划是厂里的事情,社区回答不了”,她还表示,针对居民反映的“是否属于危房”的问题,前期厂里已经组织鉴定了7幢楼,有问题的楼幢都加固过了。在其指引下,记者又来到位于芦蓆营97号长江科技园“720”厂所在地,位于12楼行政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部分楼幢已经消险了,进行了处置,目前没有整体拆迁的打算。”至于芦蓆营82号的未来命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将持续关注。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