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海选作文“客”如何破题?扬子晚报杯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专家评委给出三种角度
2025-01-10 21:12:39

由江苏省作家协会指导,扬子晚报联合江苏文学院共同打造的“少年志•未来无界”扬子晚报杯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自2024年12月重磅启动以来,吸引了广大中小学生踊跃参与。大赛海选阶段的海选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初中组的其中一道海选题要求学生以“客”为主题,自拟题目,创作一篇文学作品。如何将“客”写出彩?大赛组委会特邀专家评委、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市初中语文教研员袁源为同学们深度解析,带大家从客人、客体、客观三个角度解读“客”。

角度一:主客关系讨论

什么是“客”?袁源老师用金文中的“客”字表示为“一个人走进别人的屋里去寄居,是客人。”如何写“客”?她表示,有客人自然就有主人,同学们可以从主客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待客之道与做客之道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可以写一写自己了解的客之道,或聊一聊传统客道在如今人际交往中是否实用等。

同学们读过的文学作品里也有多少关于“客”的故事。袁源老师说,做客不仅是到别人家里,身处非自己主权所在地,古人也自称“客”,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主客之间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空间与时间的距离会造成反客为主的现象,同学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写一写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角度二:万物皆为客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袁源老师表示,当“客”的概念被放大,当人类作为认识的主体出现时,世界万物就成了人类认知和改造的对象,许多事物都可以成为“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客?亿万年前地球上会不会也有其他生物把人类当做客?再过亿万年,会不会又出现新的物种,对着从其他星球回来探亲的人类‘笑问客从何处来’?”袁源老师举例表示,一切皆有可能,认识的主客体也有可能发生变化的。

角度三:分辨客观和主观

同学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袁源老师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对世界产生的认识多半是人类的主观行为,人以自己的意识支配和控制其他,但客观世界并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我们给万事万物赋予人的主观情感的同时,也需要客观地看待万事万物,要从客观发展规律去认识世界,努力让主观符合客观,客观的认识与理解他人他物,便会克服情绪化,减少精神内耗。”

袁老师表示,只要同学们肯解放思想,放飞思维,就能让这个“客”走向更广大、更深远的境界。

见习记者 王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视频剪辑 高一鑫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