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很火,蔷薇花正红!第二季“蔷薇花信”即将登场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4-14 09:17:45

大家还记得去年的《蔷薇花信》吗?绚烂的蔷薇从省生态环境厅院墙内倾泻而出,成为“网红打卡地”。网红蔷薇还为路人送上“情书”,这“情书”虽短,但环保情长。

还有那12篇《蔷薇花信》文章,其中饱含对生态环境的寄语情思,也在线上传出热度,留下温度。

转眼之间,《蔷薇花信》第二季今年也应约而至。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请来了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张鹏写第一封开场信,送上一曲清平乐寄语蔷薇花。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携手一起共度这个绚丽多姿的蔷薇花季吧!

作者张鹏

张鹏

朗读:蔷薇花信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一首《清平乐·春归何处》,宋代才子黄庭坚,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对春天的爱恋,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致盎然。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在词尾的“蔷薇”之处,情怀尽收。可以说,一首宋词《清平乐》,一朵盛开“蔷薇花”,把春归何处的意境写得如此动人、入心!

这段时间,又是到了“春归何处”的季节,春花灿烂,夏意萌发,《清平乐》很火,“蔷薇花”正红!

《清平乐》为什么那么火?

不是因为古词有了新解,而是同名的流量大剧热播,小鲜肉和老戏骨轮番登场,感觉爆款无疑,剧名吸睛成功!其实,这部剧火爆的更多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席卷全国的这场疫情,让很多人宅在家里,享受起了多年难得的居家时光,追起了剧,比如我,一个原本分身乏术的中年大叔。

“蔷薇花”为什么那么红?

不是因为夏天已经来了,而是美好的“蔷薇花信”,带着去年红遍社交朋友圈和生态环境圈的美好,再次登场!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着想要走出家门,在阳光下自由奔跑的心,加倍期待着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天空更纯净。也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促使我们审视和反思对自然生态的重新认识,包括我,一个长期关注生态环境的文化学者。

《清平乐》透出来的是雅致春意的美好生活,“蔷薇花”伴随着的是绚烂缤纷的美好生活。美好生活是什么?是爷爷奶奶们渴望绿水青山的切切关注,是兄弟姐妹们热爱蓝天白云的真真情怀,更是学子孩童们盼望无忧奔跑的满满期待。美好生活,不是一部热剧可以涵盖,也不是一朵小花能够代表,但却可以被创造出来,被守护起来!

美好生活永远都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乌托之邦。因为,我们触手可及的一次生态行动,或是举手之劳的一个环保行为,再或是细微之处的一条环境建议,都有可能切实改善我们的生态,精准美化我们的环境。特别是疫情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当成为我们大家的共识。

所以,我想说,听说“蔷薇花信”第二季来了,在人们居家观看的网剧《清平乐》很火之后,在大众漫步遇见的缤纷“蔷薇花”正红之时,即将登场的,肯定是“苏小环”了。

“苏小环”,这个近两年冉冉升起的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的网红,带着强富美高的使命担当和美好生活的万众期待,呼吁人们面对疫情再重新深入思考: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共生这一历史性话题,开启接收人们对于江苏吴韵汉风的守护建议,全力回应百姓对于江苏青山绿水的营造声音。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期待收到,江淮大地,山水城林,关于美好生活的幸福声音!期待共创,鱼米之乡,吴韵汉风,关于美好生活的文明公约!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蔷薇花逐渐绽放

通讯员 苏小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