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海城养老”内涵 打造“老有颐养”新标杆
2025-04-27 17:49:31

风起海陵,潮涌京华。锚定“冲击‘千亿主城’,打造‘幸福标杆’  ”奋斗目标,从上海到北京,海陵坚定向“新”而行,再次叩响创新之门、迈上融合之路。聚焦高端养老、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开启一段跨越南北的产创融合行动。即日起,海陵区融媒体中心将追踪这场“北上问策”,看海陵如何以实干为笔,描绘幸福标杆的实景画卷。

海陵区老龄化率达29.4%,是江苏省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对此,海陵区委、区政府近年来坚守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政治站位,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总体推进思路,健全完善五级养老服务网络,不断深化“福海乐养”养老服务品牌内涵。

新理念:编织养老服务“幸福网”

在苏陈镇双岸社区互助养老睦邻点,每隔半个月,理发师刘桂元就要来一趟,为居民免费理发。在京泰路街道双墩社区互助养老睦邻点,日间照料室、图书阅览室、康复健身室、精神关爱室、助餐就餐室、老年活动室等一应俱全,社区老人们常常聚在这里,阅读、跳舞、打牌、健身……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让民生温度触手可及。

养老服务做好“兜底”,老人生活才能“有底”。海陵区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编制《海陵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明确居家、社区、机构设施分区域、分类型科学配置,致力形成设施可达、服务可及的精准布局。印发《海陵区“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重点实施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养老服务供给、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养老服务支撑体系、营造幸福颐养社会环境等任务。

目前,海陵区已构建起立体式养老阵地,形成了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镇街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睦邻点、家庭养老床位五级服务网络。11个镇街154个村居,累计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52个、助餐服务点152个、老年大学分校11所、睦邻点20个、助浴点3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逐步完善,获评省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

新举措:凝聚合力做大养老产业

医养结合是泰州祥和老年康乐中心的一大特色,入住老人除了享有专业护工提供养老护理、心理疏导和营养配餐等服务,还可享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

“吃饭靠喂,大小便靠拉,有的老人便秘,要为他们用开塞露,有时甚至动手抠干结粪便。”正在祥和老年康乐中心护理老人的养老护理员王凤小说,至于洗澡、洗脚,自然不在话下。泰州祥和老年康乐中心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创新理念,跳出单纯的传统养老模式,把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融入养老服务。

泰州祥和老年康乐中心成功入选沪苏浙皖共同推荐2024年长三角旅居养老地、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

近年来,海陵区先后出台《海陵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每年拿出1千万元左右的“真金白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向养老产业集聚。同时,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提升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在政策引领下,海陵区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区有5家养老机构投入运营,拥有床位1089张。所有机构均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100%。

新画卷:打造养老事业新业态

城中街道今年创新打造了“守护夕阳”智慧养老项目,通过数字赋能,解锁智慧养老新体验。老人跌倒自动“报警”,记录行走轨迹防走丢,可识别火灾并“报警”、实时监测健康指标……当一个个智能设备逐渐融入老年人生活,成为他们的“安全管家”,科技的温度正重新定义“老有所依”。

城中街道的探索,是海陵区助推智慧化养老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海陵的决策者看来,受制于主城区土地成本、空间有限等先天不足,海陵区的养老事业还存在产业链有待向高端完善、养老服务领域品牌化、特色化“新生力量”不足等诸多短板。

下一步,海陵区将锁定目标,重点深化改革创新,理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关系,用好“双轮驱动”,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要。一个重要举措是,招引优质企业和养老项目落户海陵,满足老年人社交、文化、健康等多样化需求,全方位、多维度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政府也将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机结合。加大养老服务企业本土培育,发展壮大品牌化、连锁化的本土企业,激活养老服务市场的“一池春水”。来源微海陵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