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南京的一位高同学在非洲旅游归来后,发现自己身上的“蚊子包”里竟然有虫子在动,最终从左右腿中各取出一只马蝇幼虫,此段经历引起网友热议。
据高同学回忆,“我是回国之后发现的,以为是蚊子包,然后发现里面这个虫子会动,然后就考虑是马蝇。”发现异样后,高同学赶忙前往医院。医生一开始以为挤出的是脓,没想到竟然是虫子。震惊之余,医生迅速安排用麻药为高同学进行处理,最终从他的左右腿各取出一只幼虫。在成功取出虫子后,高同学进行了传染病相关的抽血检查,结果显示并无异常。目前,除了后续需要复查确认体内是否还有幼虫外,暂时无需其他特殊治疗。
谈及此次经历,高同学心有余悸,也希望通过自己的遭遇给其他计划去非洲旅游的人提个醒。“建议大家就是少穿短裤,多穿一些长裤子。”因为他此次前往东非大草原的保护区看动物,那里野生蚊虫众多,自己就是因为穿短裤,才不幸被叮咬。高同学也表示,这种在国内极为罕见的马蝇叮咬事件,在非洲当地却比较常见。对于计划前往非洲等地区旅游的人来说,出行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卫生状况和潜在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马蝇叮人很疼,而且会在数分钟内出现大红包,且伴有瘙痒。马蝇幼虫对热敏感,一旦接触到宿主,依靠体温便可在5-10秒内进行孵化,它们的幼虫通常会顺着人类的毛孔钻到皮肤下,靠吃皮下组织为生。
南京明基医院皮肤科主任康莉介绍,如果被马蝇叮咬,可以先往伤口上涂凡士林以隔绝空气,让马蝇幼虫“窒息”,24小时后再去除凡士林,用钳子夹出马蝇蛆。“如果直接拔出活着的马蝇蛆难度较大,而虫体的不断扭动可能会让患者更加痛苦。”
“不过,南京地区少见马蝇,它们多出现在广西、云南等地。本地市民在外出游玩时更要注意蜱虫、恙虫、蚊子等的叮咬。”康莉主任提醒,这些昆虫除叮咬导致皮肤的损伤与过敏,也可能携带病原体导致感染性疾病,甚至引起内脏受损。“外出时不要直接坐在草地或草丛上,减少与蚊虫接触的机会,暴露在外的皮肤尽量涂抹驱蚊虫的喷雾剂。回家后及时洗澡、更换干净衣物。如果发现被蜱虫、恙虫叮咬,最好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自行处理。出现发热、全身不适时更要及时就诊,并告知户外活动史。”
值得注意的是,吃生食(比如生鱼片、未烤熟的肉制品等)还可能引起寄生虫在体内寄生或者在皮下穿行,皮肤上可以看到匍行疹。“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寄生虫移动,就会让皮肤的损伤扩散加重。如果此时不小心抓破了皮肤,还可能会出现继发感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将鱼肉虾等食物煮熟再食用,减少寄生虫卵存活的概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悦 许倩倩
剪辑 庆苗苗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