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视频上看到上海作家胡展奋述说当年的艰辛:母亲患病须每天吃鲫鱼营养,父亲便去市场上购买鲫鱼,鲜活蹦跶的鱼买不起,专等鱼翻眼死去便可杀了一半价钿,于是磨叽着等鱼死去。这真实的段子看似智慧有趣,却令人唏嘘心酸。展奋兄愈说得有声有色,观看者心里愈挫痛难受。
我们这一代人大抵都有过这样的过往,父母一辈更是。我母亲还有买坍腰虾的经历呢。
苏州城里城外河湖港汊成网,八城门外到处是网鱼扳罾的渔夫和船娘,到了初夏,船娘们肩挑手挎着篾篮进城兜售河虾。当时没有加氧设备,河虾出水即死,再者天气炎热,河虾是经不起太阳晒暖风熏的,时间拖久了,腰也坍了,头也脱了,一旦泛红便会散发出臭味,这时的虾就不能买来吃了。
早市略过,我母亲会适时在天井里坐等卖鱼娘娘前来,大有诸葛亮端坐城头守候司马懿驾到的笃定。此时一拨一拨的卖鱼娘娘从门前走过,多半会在门前探头推销几句。我母亲眼角一扫便知其货色好孬,若感到货色还称意,就会请她进入天井,端一张竹椅请她坐下,送上一杯青蒿凉茶还有一把蒲扇,不紧不慢与其攀谈。
卖鱼娘娘有些心急火燎,立即把话题说到了买卖上来。我母亲就开始讨价还价,一开始,卖鱼娘娘当然口气坚决,不肯降价。我母亲暂不与之争执,而是跟她拉起了家常,问她今日生意如何,赚了多少铜钿,进而问起她的虾是批来的还是自家捕捉的。倘得知是自家捕捉的,母亲就不再多问,而是基本依照她的报价,迅即把买卖做成,双方皆大欢喜;倘得知她是批来的转手货,就压点价格。倘若卖鱼娘娘坚持不肯还价,那么我母亲就会与之僵持,这下可让对方乱了方寸,因为日头渐渐升高,篮子里的虾是等不得时辰的,多等一刻就次上一等,掉价一等。
我母亲看着,终于于心不忍,就适中报上一个价格,并表示愿意把她的货色“则倒”(全部)买下,于是卖鱼娘娘终于长长舒了口气。母亲事后叹道:“本来可以拖延点时间,再压压价的,不怕她不卖,但细想想,她做生意也不容易……”
母亲买坍腰虾不忍心再压价的往事,带有苏州主妇特有的惺惺相惜之情,给我留下了“做人要将心比心”的深刻印象。
作者:吴翼民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