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本真:“唤醒•灵智进阶”课堂教学实践联合教研活动在江北新区圆满举行
2025-04-30 20:21:31

春风化雨润桃李,校际携手探真知。4月29日,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柳洲东路分校与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联合举办的“回归教育本真:‘唤醒·灵智进阶’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在琅小柳洲东路分校西校区报告厅启幕。“最是一年春好处,研情共润若水园”,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张明科长、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小幼部部长袁菲、美术教研员黄绍、综合实践教研员陈加智、淮安市淮阴区教体局党组成员、淮阴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包立清参加此次活动,两校教师齐聚一堂,共话教育本真,探索课堂创新。

活动在琅小柳洲东路分校校长史克祥的致辞中拉开序幕。史克祥强调,活动是两校友谊的深化,更是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他期待通过校际合作,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转变,实现“唤醒学生灵智,促进生命成长”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分享环节,两校代表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成果。淮阴实验小学副校长曹金贵以“让学习真实发生让素养自然生长”为题,系统阐释了“驿学课堂”改革经验。通过创设“问题链”驱动式教学情境,该校构建起“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延学”的完整学习闭环。琅小柳洲东路分校吴含主任则重点介绍了“唤醒·灵智进阶”课堂的六大核心要素,通过层级式任务设计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螺旋式提升。两校的汇报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价值,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课改样本。

课堂观摩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八节展示课各具特色,在不同学科领域绽放异彩。语文学科率先展开思维碰撞,淮阴实小杜秋锦老师执教的《手指》一课,创新引入AI技术辅助教学,将丰子恺笔下的手指形象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伙伴。学生在趣味盎然的“人机对话”中领悟文学魅力,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艺术价值。琅小柳洲东路分校左贝贝老师的《黄继光》则以红色基因为主线,通过情景再现与角色扮演,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英雄气概,实现了革命精神的有效传承。

数学课堂呈现理性之美,淮阴实小刘佳老师的《认识几个几》以生活化情境为支点,通过观察、分类、摆拼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型。琅小柳洲东路分校沈朝红老师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则打破常规,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公式推导过程,在思维碰撞中揭示图形间的内在关联,展现了高阶思维培养的独特路径。美术与综合实践课堂同样精彩纷呈,刘建文老师的《青铜艺术》通过“造型-色彩-纹样”三维解析,架起传统与现代的美育桥梁;陈晓琳老师的《垃圾分类学问大》以校园实景切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化环保认知,彰显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

专家点评环节为活动注入专业深度。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袁菲部长高度评价语文课堂构建的“知识获取-理解深化-应用创新”教学闭环,建议通过“单篇-群文-单元”的系统化设计提升核心素养。美术教研员黄绍从美育视角指出,两节美术课分别体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与数字技术创新的时代交响,建议在任务设计上强化整体架构。综合实践教研员陈加智用“真实情境驱动、实践导向鲜明、学生主体凸显"概括课程特色,同时提出增加反思性评价的前瞻建议。这些真知灼见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提升方向。

活动尾声,琅小柳洲东路分校朱长春副校长以“共赴课改星河,同耕教育沃土”的激情呼吁为整场研讨画上圆满句号。他强调,教育本真的回归需要持续深耕课堂,通过校际协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两校教师代表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收获了教学策略的升级,更获得了教育理念的重构,对“以生为本”的课堂转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此次联合教研活动犹如春日的及时雨,滋润着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从理念碰撞到课堂实践,从学科深耕到跨界融合,两校携手谱写了一曲校际协作的动人乐章。正如活动主题“唤醒·灵智进阶”所昭示的,当教育回归启迪智慧、润泽生命的本真追求,课堂教学必将焕发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征程上,这种以校际联动推动教学创新的模式,正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宝贵的实践样本。

新江北记者 杨凯 通讯员 郭倩楠 徐君倩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